(新華視點)“嚴控”變“松綁”,“天價盤”再入市讓誰“臉紅”?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孔祥鑫 徐海波)北京1月份3個單價超過6萬元的高價房獲批,最高者每平方米超9萬元;深圳入市的兩項目則以4萬余元的單價領跑全市…… 從去年年初各地表態“控制房價”,到年底多地不讓“高價房”開盤,再到今年初“天價樓”集體入市,不少購房者本以為吃了一顆“定心丸”,誰知又是一頭霧水。這一“變臉”背后,是“應景之作”后的后遺癥,還是無法擺脫土地財政的“無奈之舉”? 高價房殺“回馬槍”,地方調控現“變臉” 2014年年初,一度“隱退”的“天價”樓盤再度“重出江湖”。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大望京村的綠地中心項目近日獲批,其住宅以每平方米9.5萬元的均價再次刺激了購房者敏感的神經。除此之外,北京1月份還有兩個單價超過6萬元的高價房獲得預售許可,均價分別達到每平方米6.7萬元和7.8萬元。 并非北京樓市“一枝獨秀”,高價房集中入市在全國多地輪番上演。年初,深圳也出現高價樓盤集中備案的現象。福田、南山等兩項目的銷售均價都超過每平方米4萬元,直接拉動新房市場均價環比上漲超過3成。武漢光谷地區的房價長年維持在每平方米8000元上下,而今年年初開盤的不少項目的均價將超過1.1萬元。 事實上,去年以來,嚴控漲價樓盤,尤其是高價項目入市成為多個大中城市樓市調控的重要內容之一。去年底,北京市曾要求單價超過4萬元的新盤不予發放預售證;深圳一些高價樓盤也受價格考核約束而延遲備案,一些地方甚至在調控細則中明確表示“加大中低價中小戶型產品審批”。 面對目前頻現的高價房,正在看房的北京“白領”史女士十分不解,“去年還說要嚴控,今年初高價房就‘跳’出來,政策變臉咋這么快?購房預期又談何穩定?” 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突擊調控,限制漲價樓盤入市以應對考核目標,在市場趨冷的時候批售高價房推高市場預期,這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一貫做法。” |
相關閱讀:
- [ 05-11]北京高價房無市 商品房均價一月內暴跌近8000元
- [ 09-27]北京樓市三季度高價房成交價出現下降
- [ 02-10]單價9.5萬高價房獲批 京住建委:仍保持房市穩定
- [ 11-29]長沙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 對高價房實行價格指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