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變奏曲:節儉成新年俗 良好風尚激發正能量
2014-02-10 20:50? 張旭東、韓潔、趙超、林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黃曉夏 |
分享到:
|
馬年春節,“逆遷徙”成為新潮流。不少老人選擇到兒女的工作地過年,留守兒童投奔異地的父母,不僅一樣能和家人團聚,還能反向避開客流高峰,感受大城市別樣的過年氛圍。 家是團圓、是美滿、是幸福,凡是有親人的地方就是溫暖的家。全國各地的敬老院、孤兒院里,不少工作人員放棄和家人團聚,和老人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團圓的味道,就在歡聲笑語中蕩漾開來。 今年春節期間,送禮吃請少了,親人團聚多了,親情更濃了,各地的年味兒更足了。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說,與往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年俗的意義,尋求年節的回歸,親自動手參與“醞釀年味”。 首都北京,年味兒十足的廟會成為最聚攏人氣的地方。廠甸廟會踩歲、幡鼓齊動十三檔、老北京吆喝、叫賣、正月送財神等傳統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龍潭湖廟會毛猴、剪紙、料器、糖畫、面人等2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讓游客流連駐足。 福建福州,手寫春聯成為潮流。“人和家順百事興,富貴平安福滿堂”,紅底黑字的春聯墨汁還未干透,就被圍觀的群眾搶先預訂。手拿兩三副春聯的陳松銀老人說:“手寫春聯樸素典雅,貼在家里更有過年的韻味。” 天津楊柳青,年畫作坊店鋪家家點染,戶戶丹青,讓年文化氛圍更加濃厚。“馬到成功”“一馬當先”等以馬為主題的年畫甚至一畫難求,每一幅年畫都承載著時間的味道、文化的分量,也承載著對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專家蕭放說,傳統節日特別是年節,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民族情感與民族精神集中而濃烈的表達。當前社會,傳統節日復歸的信號愈加清晰。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時代的變遷并沒有消解傳統文化,反而注入新的內涵。借助喜慶團圓、歡樂祥和的中國年,傳統文化正加速回歸,中華文明的家國之夢愈加綿遠悠長。 節儉清正過大年--盡顯新氣象,節儉正成新年俗,甲午春節勤儉清新蔚然成風 “人廉家和萬家福,官清民順國事興。”大年三十一大早,福建省長樂市許多居民把這幅當地紀委送來的廉政春聯貼上了自家大門。干部勤政廉潔,群眾勤儉節約,過一個風清氣正的春節正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
相關閱讀:
- [ 01-23]網友倡導“節儉過春節”:要年味兒 不要浪費
- [ 01-17]為倡導熒屏節儉之風 2014年春節三大晚會確定停辦
- [ 12-3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
務實節儉做好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 - [ 02-27]節儉風勁吹 春節元宵期間餐飲業現“冰火”兩重天
- [ 02-20]節儉用餐團購漸成榕城主流 春節成交額猛增300%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