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治霾60年仍任重道遠
2014-02-11 07:58? 張璐晶?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本刊聯合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共同發布《倫敦煙霧治理歷程》,詳解倫敦的治理經驗并探討對中國治霾啟示。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璐晶|北京報道 “這一天,倫敦有霧,這場霧濃重而陰沉,有生命的倫敦眼睛刺痛,肺部郁悶,有生命的倫敦是一個渾身煤炱的幽靈……在城市邊緣地帶,霧是深黃色,靠里一點兒是棕色的,再靠里一點兒,棕色再深一些,再靠里,又再深一點兒,直到商業區的中心地帶,霧是赭黑色的。”這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筆下的19世紀的倫敦。 19世紀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的英國倫敦,工廠產生大量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20世紀50年代,“霧日”成為倫敦的常見景象。 1952年12月5日清晨,倫敦像往常一樣覆蓋著濃霧,市民們并未很在意。但很快,倫敦變成了云中樓閣,到處可以聞到濃霧的惱人氣味,喉嚨難受,開始咳嗽。 濃煙不斷侵襲,公共汽車無法運行,一名試著開車的司機后來回憶:“煤灰的油煙像油漆一樣掛在擋風玻璃上,都沒辦法擦掉。”漸漸地,全城的戲院、劇場和電影院都逐漸被濃霧所占領。這座工業之城的交通徹底癱瘓了,只有救護車停在路上,應付突發的情況。 倫敦的報紙起初只是關注大霧對人們衣食住行的影響,但醫院開始傳出這樣不幸的消息,死亡人數越來越多。 英國官方數據顯示,從12月5日起,短短一周時間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這起事件總共造成12000人死亡。 這就是后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 因為這次沉痛的災難,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 今天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空氣質量有了極大改善,煙霧事件時期的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下降了99%。 倫敦如何有效治理霧霾?《中國經濟周刊》聯合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共同發布《倫敦煙霧治理歷程》報告(下稱“倫敦治理報告”),分階段詳解倫敦的治理經驗并探討其對中國治理霧霾的啟示。 |
相關閱讀:
- [ 02-07]痛下決心,只爭朝夕
- [ 01-17]多地將治霾定為今年政府工作重點
- [ 01-14]福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治霾" 跨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14]福建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治霾” 跨過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09]治霾“軍令狀”別虎頭蛇尾
- [ 01-06]治霾,城建需有度
- [ 12-27]科達機電6年10億造治霾利器 叫好不叫座
- [ 12-19]“治霾戰役”不能讓油品質量拖后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