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治霾60年仍任重道遠
2014-02-11 07:58? 張璐晶?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大氣治污仍任重道遠 解洪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52年煙霧事件后的60年間,倫敦政府采取了許多空氣治理措施來改善倫敦的空氣質量,但倫敦煙霧治理的成功經驗主要來自于完善的立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推行諸如煙塵控制區、地方空氣質量達標管理等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時不斷改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 解洪興認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管理機制得以成功運行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足夠的接受過相應教育、培訓的人力資源。“英國國家級的環保部門包括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Defra),環境局(Environment Agency)等不同的機構。截至2011年3月31日,僅英國環境局就有員工11527人,2010—2011年該部門全年的預算就達到12億英鎊(約合119億元人民幣)。 伴隨著英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英國的能源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煤炭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從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氣的占比卻從0上升到了36%。 有鑒于此,近年來,北京也在對煤炭的消費總量進行控制。2013年8月,北京市頒布《2013—2017年加快壓減燃煤和清潔能源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15年底實現核心區無煤化;到2017年,北京市的燃煤總量將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北京市還計劃顯著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到2017年,優質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供應力度與能源平衡進一步加強。 不過,倫敦治理報告最后指出,倫敦60年的空氣治理經驗給中國最大的啟示是: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法規,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人員資金的投入。“盡管倫敦的空氣質量和1952年相比已經有了巨大改善,但隨著歐盟空氣質量標準的提高,今天的倫敦仍然未達到歐盟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倫敦的經驗似乎也在宣告,在應對空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道路上沒有捷徑,需要長期的控制策略和持續的努力。” |
相關閱讀:
- [ 02-07]痛下決心,只爭朝夕
- [ 01-17]多地將治霾定為今年政府工作重點
- [ 01-14]福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治霾" 跨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14]福建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治霾” 跨過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09]治霾“軍令狀”別虎頭蛇尾
- [ 01-06]治霾,城建需有度
- [ 12-27]科達機電6年10億造治霾利器 叫好不叫座
- [ 12-19]“治霾戰役”不能讓油品質量拖后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