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激發抄底心態金飾需求迅速升溫 黃金消費去年為何猛增四成(市場觀察) 本報記者 周小苑 去年國際金價出現大幅下跌,而中國黃金消費量2013年首次突破1000噸,同比增長超過四成。中國黃金產量也再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居世界第一。就在全球黃金需求因金價大跌而銳減的時候,中國黃金消費為何卻能創下新高?專家認為,一方面是百姓消費黃金的剛性需求不斷增長,國際金價的暴跌激發了中國投資者的抄底心態;另一方面當前中國股市低迷、樓市又處于高位,也驅使投資者將目光轉向黃金。 黃金消費突破千噸 中國黃金協會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黃金消費量首次突破1000噸,達到1176.40噸,同比增長41.36%。同時,黃金產量在2013年達到428.163噸,同比增長6.23%,再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2012年,中國黃金消費量為832.18噸,比2011年僅增長了9.35%。與2012年相比,2013年的黃金消費量大幅上漲。盡管世界黃金協會尚未公布2013年全球黃金消費數據,但市場預計,中國已超過印度成為全球黃金消費第一大國,并占據全球約1/4的需求份額。 今年以來,中國黃金消費增長勢頭依然不減。僅在春節期間,北京菜百商場的黃金銷售額就突破7億元,接待顧客達幾十萬人次,銷售額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長5%,黃金飾品和金條的銷售件數和克重同比增長均達20%。 實物需求潛力巨大 然而,根據中國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除了金條和首飾用金需求大幅增長外,金幣用金、工業用金、其他用金卻有不同程度下降。這表明中國黃金需求強勁,增長主要來自于首飾和金條消費。2013年二季度,當國際金價由1600美元/盎司暴跌至1400美元/盎司時,“中國大媽”逆市搶金,現貨黃金市場門庭若市,一度引發黃金實物庫存不足。 “黃金首飾和金條的需求猛增,跟國際金價下跌后‘中國大媽’搶購黃金有很大關系。”黃金分析師肖磊說,金條屬于投資性需求,會隨著價格和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但中國投資渠道狹窄,黃金依然是一個重要選擇。另一方面這也表明中國民眾的消費需求發生著重大變化,黃金首飾的消費空間非常大,人均擁有的黃金還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5,不足發達國家的1/10。“跟10年前的汽車消費一樣,黃金首飾等的增長在中國才剛剛開始。”肖磊說。 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覃維恒也表示,2013年國內黃金消費量出現高速增長主要與國際金價大幅下滑、國內金價連續下跌有密切關系。去年金價的大幅下跌,加之傳統理財觀念黃金保值的影響,激發了消費者購買黃金硬通貨儲值的欲望,因此黃金消費量也隨之大幅度上漲。 今年金價仍將疲軟 然而,國際金價在經歷去年大跌之后,已經出現了顯著反彈。自年初以來,紐約期金價格已經上漲6%左右。2月11日,國際金價盤中突破1280美元/盎司的水平,一度漲至1287美元/盎司,創下近3個月來新高。 對此,北京黃金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師張磊分析認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不佳,美國股市下跌,同時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匯率大幅下跌,市場避險情緒上升,誘發短期資金回流黃金市場,帶動國際金價走高。 不過,對于金價未來是否能夠反彈,市場并不樂觀。肖磊認為,由于價格預期疲軟,今年黃金投資需求增長可能會低于去年。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美元收縮流動性,整個全球市場都會受到影響,這可能導致今年黃金價格呈現疲軟態勢。張磊也認為,目前看這僅僅只是一個技術反彈,曇花一現的概率較大。市場關注焦點還沒有回到貴金屬市場,相對來說這個反彈幅度還不是很大。 “目前金價下跌到這種程度,已經基本處于礦產金成本價格區間附近。”張磊表示,對黃金首飾產品有剛性需求的投資者來說,因為金飾加工成本相對較高,目前點位可以考慮入倉,沒必要非得買在最低點位。如果有實物需求或者投資方面的需求,可以考慮金條或者金幣。如果對實物沒有偏好,同時又對交易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高,具備一定的貴金屬知識,可選擇一些黃金期貨或者延期交付的黃金期貨品種。 |
相關閱讀:
- [ 02-11]中國黃金消費量去年創新高 同比增41%首超千噸
- [ 02-11]險企分食資產管理市場蛋糕 迎來十年黃金期
- [ 02-11]我國去年黃金消費首破千噸 首飾消費增長近五
- [ 02-11]黃金短線轉好 年內仍應低配
- [ 02-11]余額寶"賣保險"對抗理財通 央行否認秘密增持黃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