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界“厭華憎韓”風氣日盛 學者呼吁反省
2014-02-12 09:53?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參考消息2月12日報道【日本《朝日新聞》2月11日報道】題:為銷量而“厭華憎韓” “厭華憎韓”正成為日本出版界的趨勢。暢銷書排行榜上,譴責韓國和中國的作品比比皆是,周刊雜志也大多使用揶揄這兩個國家的標題。 在東京神保町的三省堂書店,一樓收銀臺前最醒目的柜臺處擺放著充滿刺激性語言的新書。 例如,“即便這樣仍要和那個國家交往嗎”“那個國家沒有一點值得學習的東西”“為什么這個民族如此以自我為中心”等等。 大約自去年秋天起,該書店的批評韓國和中國內(nèi)容的書與贊美日本內(nèi)容的書一樣開始暢銷。 該書店的主任大月由美子解釋說:“由于這類書籍占店鋪銷售額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開設了專門的柜臺。” 不只是三省堂書店,很多書店都在開設集中擺放這類書的柜臺,“厭華憎韓”正成為出版物的一個門類。 進入今年以來,新書和紀實周刊十大暢銷書里,包括了《呆韓論》《侮日論》和《滿是謊言的日韓近現(xiàn)代史》等書籍。而去年同期一本也沒有。 其中,《呆韓論》已經(jīng)連續(xù)七周入選十大暢銷書。產(chǎn)經(jīng)新聞出版社的負責人說:“暢銷情況遠超想象。有讀者反饋說,他終于明白為什么韓國反日到那種程度。” 2005年開始發(fā)售、幾個系列累計銷售100萬冊的漫畫《嫌韓流》,計劃在22日推出新的雜志版本。其負責人分析說:“主流媒體并不報道韓國的丑惡部分,而這些漫畫勾起了國民心中積攢的不滿。” 這種傾向在周刊雜志領域也存在。過去一年中發(fā)行的49期《文春周刊》雜志中,有48期的報道在標題中使用了“中國”“韓國”“尖閣”“慰安婦”等字眼。另外,49期《新潮周刊》中有37期,44期《信使周刊》中有38期,46期《現(xiàn)代周刊》中有28期,在報道中使用了含有上述字眼的標題。 幾乎所有的報道都是譴責韓國和中國及兩國領導人的內(nèi)容。一位30多歲的周刊雜志記者坦言:“因為暢銷,所以停不下來。與政治家丑聞不一樣,因為是介紹國外的新聞,所以遭到訴訟的風險極低。這也是此類報道增加的原因。” 周刊雜志開始熱衷于報道厭華新聞,是在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后開始的。而憎韓新聞則是在2012年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登上竹島的時候開始的。 不過,目前也出現(xiàn)了新的動向。去年底更換了總編的《現(xiàn)代周刊》在1月末那期雜志中,轉(zhuǎn)變了“厭華憎韓”的路線,質(zhì)疑“沉溺于‘厭華憎韓’的人們真的會拿起武器嗎”。 雖然年輕記者也提出過異議,但雜志決策者認為,“周刊雜志不能只是有趣,還要有用才行”。據(jù)說,該雜志銷量并未因此降低。 媒體批評雜志《創(chuàng)》的總編筱田博之分析說:“《現(xiàn)代周刊》雖然下定決心轉(zhuǎn)向,但不知是否是長期方針。只要‘厭華憎韓’的內(nèi)容暢銷,這股熱潮就不會消退。” 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大石裕也說:“并不只是周刊雜志在炒作。根本原因是媒體只報道日韓和日中對立,卻舍棄了三國間日常交流的新聞。有必要反省一下整個新聞界的風氣。” |
相關閱讀:
- [ 02-12]從日軍“特攻”申遺看日本軍國主義還魂
- [ 02-12]日本出版界“厭華憎韓”風氣日盛 學者呼吁新聞界反省
- [ 02-12]日本正在加速滑入核災深淵
- [ 02-12]媒體評日本危險的“敵國情結”:透著現(xiàn)實怨憤
- [ 02-12]克里行程排除日本 或因不滿安倍拜鬼
- [ 02-11]日本制造歷史錯覺的實質(zhì)是藐視國際正義
- [ 02-11]村山富市稱村山談話是日本發(fā)展基石 無法否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