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群填補塔中地區古人類遺址空白 驅車駛離十一團團部約十公里,就能看到呈帶狀分布在沙漠中的古墓群,附近有一個不太大的湖泊,研究人員初步斷定是塔里木河古道與和田河古道所在地。 這里的地貌是典型的魚鱗狀沙丘,由于距離塔里木河較近,地下水位高,鹽堿侵蝕嚴重。猛然看,整個地形最高的墓區沙丘頗像聞名遐邇的小河墓地。據塔里木大學西域文化研究院專家介紹,該墓地出土的部分古人類尸骨和文物,恰好形同小河墓地,初步發現為上下三層六個系列,分別為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和900余年。新疆文物局局長盛春壽稱其“填補了塔中地區古人類遺址的考古空白”。 記者看到,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古墓受到的破壞較嚴重。目前,該墓群已被確定為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在二號墓地有鐵絲網圍墻圈護,并有專人看守,而一號墓地和生活區遺址則受困于經費問題,至今無法采取直接的保護措施,仍舊分布在耕地周邊和沙漠之中。 走進古墓群,依然可以看到零星的胡楊木棺材,在一個較大的棺材中,一具女性干尸呈現在我們眼前,依然可以看到頭部稀疏的頭發和身上星點的布衣。據守墓人介紹,墓葬出土的尸體在剛出土時保存非常完好,甚至可以看清皮膚面目,衣服也較完整,但是由于出土后沒有采取保護措施,很快就被“風化”了。這里目前為止已經發現5具干尸了,目前保護比較好的只有3具。 在墓地邊上,有一片洼地,有水蘆葦,可以看出以前這里也是水肥草豐之地。“這里以前是塔里木河古道,是人類聚集生活的地方。”陪同記者采訪的阿拉爾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所長任新農告訴記者。他已經多次來這里考察,還有一次撿到過一枚古錢。“其實,這個古人類遺址中最久遠的居民極可能是羌人。由于古羌人多數已從事農耕和漁獵,這些特征在這里表現得很突出。從墓區和生活區規模,以及出土的草簍、谷物、食品來看,農耕規模還不小。”任新農說。 從史籍和出土文獻得知,阿拉爾古稱昆崗。這片古墓群由此命名為“昆崗古墓”。如果結合碳14測定結果,確定該墓地的主人主要是羌人的話,與古文獻有關西羌在塔里木盆地活動的記載正好對應。阿拉爾周邊的新和縣曾出土“漢歸義羌長印”,和田、民豐、且末、若羌等地名都與羌文化密切相關。羌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十分深遠。而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的阿拉爾地區,出現的如果是大批羌人遺存,正說明中華文明在新疆早有存在。 |
相關閱讀:
- [ 01-22]西漢古墓被盜民警巡查 盜墓賊慌不擇路入泥塘
- [ 01-07]埃及第十三王朝索貝霍特普一世法老墓葬被發現
- [ 01-06]寶雞石鼓山墓葬棺槨塌陷 出土重器可能性不大(圖)
- [ 01-03]陜西石鼓山M4墓葬開棺 專家:墓主身份或低于諸侯
- [ 12-27]鄭州宋代墓葬群疑遭野蠻施工 文物部門:沒辦法
- [ 12-17]六人結伙在三峽庫區盜掘古墓 十年之后被追刑責
- [ 12-15]陜西寶雞破獲盜掘古墓葬案 截獲一批出土文物
- [ 12-05]揭秘古墓中的神秘機關暗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