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群和“巨人部落”有關聯嗎? 該古墓群最為奇特的是,在這里發現了“巨人”跡象。《史記·周本紀》《詩經·大雅·生民篇》等記載了巨人的傳說。在該墓地簡易展示館內,展示著一架兩米三以上的高大尸骨,隨葬出土的棺木長達兩米八。類似規格的棺木在當地還發現了多處。這與塔里木盆地遠古有巨人部落的傳說相對應,不得不令人浮想翩翩。 “墓地出土尸首頭發金黃、顴骨高聳、臉龐狹長、腿骨粗壯,整體呈現歐羅巴人種特征。墓葬群中完整的頭骨不少,一些連接著頭皮的頭發金燦燦的,煞是好看。其中不少下門牙不是像我們現代人那樣橫著長,而是側過來長,也就是豎著長。至于是人種結構,還是飲食習慣,抑或是其他原因,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確認。”塔里木大學教授、西域研究院院長廖肇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道。 在進一步了解中記者發現,阿拉爾昆崗古墓出土的系列文物,雖明顯“貧民化”,但歷史價值極高。部分葬形制和出土文物與小河墓地如出一轍,有的時代則更為久遠。出土的所有棺木皆無底座,且男女上下合葬,屈肢葬成為主導類型。墓葬附近古河道遺跡清晰可見,干枯的胡楊林面積特別龐大,有明顯的生活區特牲。 古代文明來自何地,去向何方? 在墓葬群中,每個墓地四周都密密麻麻插有小木棒,呈四方形,小孩墓地插的是小棍子,成人墓地插的是大棍子。其中造型美觀的一個木棒整體呈褐色,縱向剖開里面空間藏有盤曲為長條形的蛇,蛇頭前昂,充溢著神秘的氛圍。此外有簡單削出人頭、軀干和下肢的一對男女胡楊木雕人像,細槽狀雙眼、嘴角和微隆的鼻子惟妙惟肖,大概屬于死者替代物,所蘊涵的意義至今尚不清楚。當地還出土了用植物的莖稈、根莖纖維密實絞編而成的草編小簍,呈鼓腹形、圓柱狀,有圓底、有尖底,形態各異,每只小簍上都有提梁。所有這些與小河墓地極為相似,但二者因緣目前還難以界說,因為彼此還存在不少差異。 墓葬區、生活區及其附近地域已陸續發現石器、木器、陶器、銅器、鐵器、料珠、氈帽、氈靴、絲綢、“∞”字形毛線繩。獸骨、魚骨、木炭比比皆是,同時還發現了埋藏地底的果樹種子、枝葉,不明種類的動物皮毛與糞便。當地的煉銅與煉鐵遺址面積龐大,碎陶片、銅渣、鐵渣遍地都是,說明先民在此生活的區域龐大,文明程度頗高,而且從形成到最終廢棄,應延續了較長時間。 廖肇羽還告訴記者,昆崗墓葬群和生活區與相距700公里左右的小河墓地(學術界定位3800年—4000年)很是類似又略有差異,年代還應該更早。按照河流文化學說推理,江河的中下游是人類聚居最集中的地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口增長,先民逐漸沿江河兩岸向中下游擴展,與后世的塔河下游樓蘭文明確實淵源很深。古老先民在塔里木河流域繁衍生息,上下遷徙。此后沙進人退,人們不得不屢次放棄故土向沙漠邊緣遷徙,如今上百條干涸河床縱橫交錯堅硬無比,大片枯胡楊林望不到邊際,似在像我們訴說著當年繁華的歷史。 千年昆崗,巍巍昆侖,浩瀚大漠,戈壁綠洲,絲綢古道的歷史、人種、事件遺跡散布其中。十一團政委孫玉良告訴記者,雖然這里發現了古墓群,但由于沒有經費,沒有列入文物保護項目,都是團場自己出錢保護,困難很大。去年,這個團場已經把這個項目上報有關部門,至今尚無后續消息。當地政府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前來研究,同時更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這批古墓的保護提供更多幫助。(本報記者蔡侗辰 本報通訊員 劉春陽) |
相關閱讀:
- [ 01-22]西漢古墓被盜民警巡查 盜墓賊慌不擇路入泥塘
- [ 01-07]埃及第十三王朝索貝霍特普一世法老墓葬被發現
- [ 01-06]寶雞石鼓山墓葬棺槨塌陷 出土重器可能性不大(圖)
- [ 01-03]陜西石鼓山M4墓葬開棺 專家:墓主身份或低于諸侯
- [ 12-27]鄭州宋代墓葬群疑遭野蠻施工 文物部門:沒辦法
- [ 12-17]六人結伙在三峽庫區盜掘古墓 十年之后被追刑責
- [ 12-15]陜西寶雞破獲盜掘古墓葬案 截獲一批出土文物
- [ 12-05]揭秘古墓中的神秘機關暗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