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還有機會見到家鄉的親人嗎?”家住柳城縣太平鎮太平街的88歲老人劉五妹,每念至此,便不禁感傷流淚。她與親人失散75年了,為此,孝順的兒孫們多次設法幫尋親。功夫不負有心人,老人的團圓夢終于要實現了。 戰亂逃難 嘗盡了人間辛酸 1926年,劉五妹降生在廣東省原南海縣一個貧苦家庭,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獨自撫養著她和兩個哥哥。 1937年,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過來,“吃的用的,都被他們搶走了”。家徒四壁,母親只能出去討回一些豆腐渣回來煮,一人分幾勺來吃。 劉五妹記得,當時,大哥總是把自己的一份多分一點給她。 “你們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把小妹嫁出去,總比在家餓死的好。”1939年的一天,一名暫時在當地落腳的中年婦女向劉家提議,廣西柳城還沒受到戰亂的影響,她在那里認識的兩戶人家,想給兒子討個媳婦。 縱有千般不舍,劉五妹還是隨著這名女子離開了家鄉。 在動蕩中顛沛流離,歷經4年,劉五妹才來到柳城縣太平鎮的韓家。 但是,韓家個別人對這個遠嫁而來的弟妹并不待見,有時甚至拳腳相向。所幸,當時同是從廣東逃難過來、長她兩歲的好姐妹呂桂蘭與她惺惺相惜,經常照顧她。 “五妹是我見過最勤快、最捱得住苦的人。當年看到她被欺負,我多希望她有個娘家的人,站出來為她說句話。”呂桂蘭說。 每天,劉五妹天沒亮就起床,挑四五擔水把一大家子的衣服洗干凈,然后燒水、做飯,還要上山劈柴、割草,到處撿牛糞,幾乎一刻也不閑著。 每逢寒冬臘月,劉五妹連雙鞋子都沒有,打著赤腳,穿著3層麻布單衣,走到10多公里外的炭窯,挑100多斤木炭回家;第二天又走20多公里挑到縣城去賣,然后還要挑六七十斤貨物回村里,叫賣換錢。 尋親路上 手足間魂牽夢縈 隨著3兒一女漸漸長大,劉五妹的生活總算有了盼頭。 “老爸不管事,家中里里外外都是老媽操心。”劉五妹的二兒子韓世強說,當時,母親在生產隊里是一把好手,每天拼命埋頭干活。4兄妹看在眼里,都用孝順來回報母親。 上世紀70年代,有一天,工友問劉五妹:來太平那么多年,不知你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劉五妹才猛然想起,自己離家已經30多年了。 于是,一家人開始了漫長的尋親之路。 不過,劉五妹已記不全家鄉的地址,只知道在佛山附近。兒女們寫信、托人打聽、實地走訪多次,當兵的大兒子退伍后特地到佛山打了半年工,尋遍了任何有可能的地方,都沒有人聽說過劉五妹或劉父的名字。 劉五妹對兒孫們說,“不要再找了,你們對我好,我已經很滿足了。” 韓世強和兄妹們卻暗暗叮囑自己的兒女:這是奶奶的心愿,一定要幫她找到親人。 去年7月,韓世強在柳州工作的兒子韓軍得知,同學莫冬麗和全秋梅在佛山工作了十多年,連忙托她們幫忙。而莫、全也非常上心,只要有空,就找當地老人打聽。 巧的是,不久,劉五妹終于記起:“我家鄉在南海陳豐坊。” 南海縣已更名南海區,莫冬麗和全秋梅根據網上搜索到的信息和舊地圖反復比對,確認了所在地。 陳豐坊已成為城中村,原先的村民都已搬離,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在此租住。 去年11月10日,莫冬麗和全秋梅到當地四處走訪,終于根據一名老人的描述,找到劉家的舊宅。一名在此居住的男子,打電話叫來一名50多歲的男子。 堅持不懈 失散親人喜重逢 這名男子,正是劉五妹大哥的兒子劉先生,一直負責撰寫家中的族譜。他告訴莫冬麗和全秋梅,多年來,全家人都在尋找失散的劉五妹。 由于劉五妹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一周后,韓世強父子4人先趕到佛山與劉家人會面。兩家人相擁喜極而泣,攀談了十多個小時。 “各種信息基本上對得上。”韓世強說,原來,上世紀50年代,舅舅多次到柳州市、柳城縣城尋找,也登過兩次報紙尋人,始終未果,因為“當時這邊沒有報紙,家人也不識字”。 幾年前,兩位哥哥相繼離世,仍不忘叮囑兒孫一定要幫他們找到失散的小妹。 韓家人回柳后,劉先生也派兒子來了一趟太平,讓他拍幾張姑婆的照片回去,并親口問一問姑婆,當年爺爺和姑婆的兩句告別話。 當侄孫問出這個問題后,劉五妹擁著他淚如雨下。原來,當年臨別時,大哥把她拉到一邊,叮囑道:“無論你去到哪里,一定要寫一封信回來。” 劉五妹不識字,連名字都不會寫,她答應:“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有信回來,托人寫上我的名字,我再用一枝香,在名字下面燙5個洞。有這5個洞,就一定是我。” 這幾句告別話,是劉五妹和大哥之間的秘密,懂得這個秘密的,必定是侄親無疑。“只可惜,大哥臨走,也沒能收到我的信。”她不住地擦眼淚。 70多年來,劉五妹從未離開過柳城;這次,她決定回故鄉看看,“只要能回家鄉一次,我就沒有遺憾了”。 |
相關閱讀:
- [ 02-13]四川城管扔賣菜老太秤引人群聚集 3人被暫停工作
- [ 02-12]8旬老太擔心孫女成剩女 看相親節目物色孫女婿
- [ 02-10]窗戶"堵死"致煤氣中毒 龍巖老太浴室洗澡險喪命
- [ 02-10]老太浴室洗澡煤氣中毒險喪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