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總體向好趨勢不改 不需要出手救市
2014-02-14 06:55: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好于其他新興市場 事實上,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情況有很大不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文稱,市場對中國的看法是錯誤的。堅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要比大多數其他新興市場更為健康。2014年,在面對美聯儲削減購債規模時,中國可以比其他新興市場更好地應對。 馬駿分析說,首先,與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相比,過去幾周中國的人民幣表現最為穩定,并且2014年有望保持穩定狀態。 “其次,中國的宏觀基本面比其他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更為強大。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長7.7%,高于7.5%的年度目標,在過去幾個季度內波動幅度處于0.2%到0.3%之間。2013年12月,CPI通脹率為2.5%,有望在未來幾個月保持2.5%左右的水平,呈現歷史最為穩定的一段時期。2013年,中國經常賬戶保持約2%盈余的健康狀態,并且在2014年也肯定會保持盈余狀態。中國外債占GDP的8.8%。相比其他遭遇經濟下滑的國家(巴西、俄羅斯)、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的國家(土耳其、南非、巴西)、較高通脹率的國家(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的數據非常有利。”馬駿說。 此外,相比于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馬駿強調,中國的政治形勢變得更加穩定,部分歸功于反腐措施產生的積極效果;中國正在啟動有力度的結構性改革;中國正在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來化解金融風險。 平衡好“三駕馬車” 專家指出,與傳統相比,出口對未來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有所降低,投資的作用也在下降,而消費將穩步提升。在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協調平衡好“三駕馬車”。 中國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升級投資引擎的關鍵在于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深度城市化將替代原來的半城市化成為新一輪增長的抓手;提升消費關鍵在于合理分配收入和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提升出口的引擎一是在于形成新市場,二是在于提升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在于輸出貨幣,加入貨幣競爭。 “如今投資應保持平穩,不需要進行大規模投資。同時,要優化投資結構,向民生、轉型升級的短板領域以及節能減排和環保等領域傾斜,通過增量優化帶動存量結構優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徐洪才建議,進出口企業要繼續埋頭苦干;要提升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要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伙伴實現互利雙贏。 |
相關閱讀:
- [ 02-11]吳敬璉:中國經濟今年還會非常困難 房價還會漲
- [ 02-10]社科院下調投資增長率預測至19% 稱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五大風險
- [ 01-29]讀懂“中國大媽” 搭準經濟脈搏:被稱中國經濟秘密武器
- [ 01-27]李克強看望快遞工人:快遞業是中國經濟的“黑馬”
- [ 01-27]中國經濟網:福建省直工委機關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