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在蔓延 高建平:應該說,古往今來,絕大多數文學都在傳遞正能量。這些文學作品,讀后給人溫暖和教益,教人向上向善,讓人即便身處逆境,也能感知光明,看到希望,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開拓未來的銳氣。這就是文學的正能量。但有些作品正好相反。它們不是勸人向上向善,而是向下向惡,示人以卑劣、兇殘、惡毒。這樣的作品,不能激發力量、砥礪精神,反而消磨意志、誘人沉淪。人類本性中既有形而上的追求,也有形而下的趣味,正能量的文學點燃人類魂靈之輝光,負能量的文學則放大晦暗與低俗。正能量文學輸出善意和力量,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時代進步;負能量文學釋放毒素和陰霾,腐蝕世道人心,敗壞社會風氣。 當下,負能量在文學創作中大有蔓延之勢,并幻化為各種形態。有人篤信文學就是寫“自我”。于是在作品中將“自我”無限放大,而這個“自我”,又大多是一個對世界充滿敵意的病態“自我”。個人的小挫折、小傷痛被夸張演繹成滔滔洪水,通篇都是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對世界充滿抱怨。有一些人將道聽途說的各種負面新聞直接拼貼到作品中,極力渲染社會的冷漠和人的無助,宣泄頹廢厭世的情緒。更有人以欣賞的筆調極寫人性之惡,將人生描繪成一場人對人的戰爭。沒有親情友情,沒有忠誠信任,只有爾虞我詐,輕至小聰明、小算計,重至巧設陷阱,害人為樂。 但頗為奇怪的是,這種傳播負能量的文學眼下很有市場,甚至被一些作家、批評家追捧,冠之以深刻、真實、現代等溢美之詞。而弘揚正能量的作品,反被斥為膚淺、俗套、過時。對于這種趨向,不能不引起重視。 表達取決于心態 張江:有人可能會說,負能量作品的出現,根源不在作家,而在社會。現實的種種不堪、沉重和丑惡現象,催生了文學中的負能量,畢竟文學是現實的反映。這種觀點貌似有一定道理,仔細辨識就會發現問題。文學反映現實,不是客觀物理再現,中間必然經過作家的主觀選擇、價值評判、風格著染,帶有不可剔除的主觀色彩。文學作品最終呈現出的能量是積極還是消極,不在于表現對象本身,而是取決于作家本人。 陸建德:這種觀點可謂一語中的。我舉個例子。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人所熟知。“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可否認,這是一首好詞,堪稱上品。它借用比興手法傳達出的高潔志向和堅定信念也令人感佩。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在詞人眼中,風雨中的寒梅頗為蒼涼、孤獨、寂寞、愁苦,自悼自傷,格調悲愴。 同樣是詠梅,同樣的詞牌,到了毛澤東的筆下,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氣象。“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孤苦、哀怨、頹唐之氣一掃而光,呈現出的是十足的樂觀、積極、向上的格調,創造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氣象,令人嘆為觀止。 面對同一種事物,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異?是手法、技巧、藝術修養問題嗎?不是。根本原因是創作者個人的心態、情懷和境界不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束寒梅,迎風綻放。陸游看到的是孤傲和悲愴,毛澤東看到的則是奉獻和樂觀。這就是作家主觀情感的差異。在現實中也是如此。生活在同一空間,面對同一個世界,為什么有的作家筆下生機勃勃、陽光四射,而有的作家筆下卻灰暗蕭索、陰雨綿綿?一個人若心態失衡、境界狹仄,再美妙的現實在其眼中也暗淡無光;反之,心態積極、境界高遠,即便身處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當然,每個人都有以自己的觀點和心態看取世界的自由,也有表達自己對世界獨特看法的權利。但是,一旦他成為一個作家,我們對他的要求就不再等同于常人。一定意義上說,作家是一個思想和情緒的發散場、輻射源,作家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讀者,感染著千千萬萬的受眾。作為一個作家,一個以塑造人的靈魂為職責的人,他創作的目的,到底是讓人感受到光明和溫暖,還是將人拉到陰暗處,讓心靈變得狹仄和冷漠?答案不言而喻。 文學是筑夢的事業。夢想不等于現實,也替代不了現實,現實可能依然難如人意。但是,有夢想就會誕生希望和力量,就會衍生出改變現實的動力。讓夢想照亮現實,讓夢想成為前行的燈塔。這樣的文學,才是正能量。 |
相關閱讀:
- [ 02-14]連城作家與千名學子暢談“文學與人生”
- [ 02-11]北影文學系報考人數持續攀升 2645人錄取6人
- [ 02-11]濮存昕等著名表演藝術家天津吟誦中外文學經典
- [ 01-28]當文學與數學“相愛”
- [ 01-27]文學獎未必都靠得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