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匆匆團聚幾日后,年過完了,如同候鳥般的農民工將再次離開家門,向著遠方大大小小的城市遷徙,開始新一年的打工生涯。這個離鄉土更遠,卻未必距城市更近的“夾心”群體,同樣遭受著“人情債”的雙重擠壓:村里有,城里也有。 農民工人情:雙重擠壓,數額成痛 在太原市打工的張小明在春節之前,趕回山西臨縣老家參加了一場侄子的婚禮,按照那邊的隨禮行情,張小明隨了1000元,這相當于他一家四口在太原一個月的生活費。做裝潢工作的張小明每天的工資有兩百多元,“每個月差不多干20天,2013年掙了52000元。”張小明說。 然而這5萬多元,到年底基本沒剩下,“一家四口在太原的房租每月500元、生活費1000元,兩個孩子上學花去2萬多元”。讓張小明介懷的還有一項巨大的開支:送禮花去了7000多元,占據他總收入的15%。 在張小明的賬本上,清晰地記錄著,2013年參加各種婚喪嫁娶25次,其中太原17次,老家8次。“太原多是工友結婚,工友孩子滿月、12歲生日等,都一起干活的,通知了不去不合適。”張小明說。 高額的人情債也成為同在太原打工的問勤榮“不能言說的痛”。42歲的老問2013年隨禮花去了5000多元,“現在行情都漲了,城里的朋友起碼300元,老家的最少200元”。 除去婚喪嫁娶,過節的人情也成為他們的負擔。在山西長治打工已經3年的劉慶祥和妻子,一年下來收入并不高,但春節的各種人情開支一樣也少不了。“俺們東北那兒禮重,親戚十來戶都得去看,每次怎么著不得花二百多元。再說壓歲錢吧,親戚朋友的小孩都得給,光這就得兩千多元!” 依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的數據,四成受訪者平均每月隨禮近5次或更多,親朋之間的紅包、隨份子正在逐步演變成“人情債”。 人未留城,情已進城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吳忠民表示,作為生活在城市里的農村人,農民工群體需要維系兩邊的社會關系,“夾心”人情讓他們背負著雙重負擔。“人未留城,情已進城”,吳忠民說,生活圈子的雙重化決定了人情圈子雙重化,農民工群體自不例外。 城市示范效應以及部分農民工的攀比陋習導致了人情費用飛漲。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譚克儉表示,隨著社會發展、物價水平的提升,人情費用升高成為必然。農民工進城,在城市里甚至回鄉之后的人情往來都有向城市居民看齊的傾向。 被人情裹挾的農民工群體也有些身不由己,張小明等人表示,他們出來往往會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的工友,“因為平常一起干活,抹不開面子。另外我們的工作并不固定,一個活完了之后往往需要小包工頭或者工友之間互相介紹工作。”張小明說,不處朋友,沒有活干。 譚克儉表示,在城市圈子里,農民工隨禮已逐漸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交流情感的目的,其背后蘊涵著復雜的人際關系,承攬業務、拉攏勞力、借錢借物等目的充斥其中,充滿功利色彩。 事實上,農民工在城里的人情多是“轉圈人情”。問勤榮說,他們隨禮的對象往往是一群人,活完了這些人有可能就散到各地了,“但是不要緊,我們有什么事的時候,會有新的工友來隨禮”。 于是,各種名目的擺酒設宴便在農民工群體中流轉:工友結婚、孩子滿月、孩子12歲生日,即便在老家操辦過,也要在城里“表示表示”。一來二去,陷入惡性循環。 移風易俗,為農民工“減負” 專家表示,農民工留城不易,高額的人情往來除加劇他們負擔之外,更阻礙了這些邊緣人群的城市融入。 “人情往來金錢化,反而會使人際關系淡漠,違背了禮尚往來的初衷。”譚克儉說,表面上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農民工群體榮辱標準的錯位,從深層講,是城鎮化過程中社會對農民工群體管理滯后的表現,農民工行為缺乏必要的引導和約束。 吳忠民說,過去移風易俗集中在對舊有不良傳統的摒棄,現在要開展適應新形勢下的移風易俗。在城鎮化的背景下,教育群眾進行自我調適,降低維護自尊式的利益需求,減少群眾的不理性行為。 (記者孫亮全) |
相關閱讀:
- [ 02-14]大學生“接班”農民工打短工 寒假人力市場待規范
- [ 02-13]福建龍巖工會讓農民工討薪之路不再“崎嶇”
- [ 02-13]能否給農民工也開公交專線?
- [ 02-12]省檢察院開展“幫助農民工快樂返鄉”志愿服務活動
- [ 02-11]詔安141名農民工喜住新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