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招聘市場又熱鬧起來。在最近幾次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一邊是求才若渴的企業招不到人,一邊是就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卻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現象,近年來已有顯現,但在今年春節后這種“兩難”現象更為明顯。為什么會產生“兩難”共存現象?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等。 原因一:市場結構性矛盾 在前幾天舉行的新春——“春風行動”公益性招聘會上,不少企業推出不少“普工”崗位,招的人數雖多,且沒有文化水平要求,可就是招不到人。 “一方面普工短缺,一些企業沒辦法開工;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非常困難,也不愿填補普工空缺。”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車偉說,普工所需技能比較簡單,大學生無法充分施展才能。他認為,勞動力市場面臨結構性矛盾是“兩難”現象并存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供求關系不匹配 在勞動力市場和招聘會中,記者發現技術人才最為搶手。“隨著近年來產業轉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與求職者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有差距。”省人才市場有關負責人認為,用人單位對高層次、專門技能人才需求急增,可難以找到對口適用人才。 “職業院校學生因為技能性、專業性較強,求職比一些大學的某些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還好找工作。”該負責人說。 張車偉認為,過去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一直上升的階段已經結束,現在基本上呈現負增長,但勞動力需求并沒有減弱,這兩年就業新增崗位創新高,尤其去年和前年,城鎮就業崗位都是近十幾年最多的,經濟增長對勞動力需求的拉動作用在增強。“這種供求關系的根本性變化,也是造成招工難的深層次原因。” 原因三:供需信息不對稱 在省人才市場的調查中,周邊縣(市、區)用人單位會更多地出現招工難。“用人單位需要人,如果信息不能完整、及時地傳達給求職者,兩者也會出現擦肩而過的現象。”省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說。 他舉了個例子,去年省人才市場組織了一批周邊市縣重點企業與杭州高校學生對接,學生們才知道湖州還有全球500強企業,簽約很踴躍。 “求職者往往把眼光放在大城市,對周邊市縣了解較少。”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努力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人才供需不對稱,努力改變一些不恰當的擇才、擇業觀念。 記者方力 通訊員 陳艷華 |
相關閱讀:
- [ 10-30]數百萬應屆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招工難 就業亦難
- [ 03-14]就業招工難并存 破解結構性矛盾呼喚高質量就業
- [ 02-27]湖北孝感市領導寫信勸回鄉就業 打親情牌解招工難
- [ 01-11]求職難招工荒如何破解"雙難" 福建將實施積極就業政策
- [ 01-11]閩實施積極就業政策 破解求職難招工荒“雙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