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突擊掃黃 哈爾濱一夜查2700余家酒店洗浴
2014-02-15 16:08:49??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突擊掃黃現象解讀: “東莞掃黃風波”的思考:文明底線不容褻瀆 這幾天來,東莞掃黃引發的輿論波瀾,與掃黃本身一樣令人關注。其中,有一些論調令人驚詫莫名:認為賣淫活動是“市場需要”,論證色情產業“有益無害”,甚至主張中國搞合法紅燈區。 且不說挑戰法律,對那些為掃黃鳴冤叫屈的人,我們想套用一句網絡流行問句:你這么同情賣淫嫖娼,你如此支持色情產業,你家里人知道嗎? 的確,色情業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然而,黃賭毒哪一個市場需求不大?難道僅僅因為“愿打愿挨”,就可以合法化、產業化嗎?果真如此,毒品交易豈不更暴利、更“快活”?如果不顧世界主流對黃賭毒的態度,不顧賣淫嫖娼在大部分西方國家違法的事實,一廂情愿、嘩眾取寵地為色情業辯解,不僅是選擇性失明,也是對文明底線的褻瀆。 “無良大V”的歪理邪說 “我是東莞人都覺得丟臉。你們究竟要挺住什么?那些叫東莞挺住的人,想過老百姓的感受嗎?”一些“大V”在陶醉于“君臨粉絲、一呼百應”的幻覺時,或許應該聽聽這樣的大眾聲音。對這些習慣了嘩眾取寵、沉溺于“特立獨行”難以自拔的所謂意見領袖,真應該猛擊一掌、斷喝一聲:醒醒,不要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媒體責任豈能丟棄 這幾天,東莞掃黃贏得群眾稱道,卻也在少數媒體那里遭遇了無厘頭的輿論反彈。這讓不少讀者很是不解:黃賭毒從來都是挑戰文明底線的社會毒瘤,為何有的媒體卻似乎對它充滿同情,反而對掃黃打非極盡調侃揶揄之能事? 東莞掃黃,無論是以國家法律衡量,還是同公序良俗對表,是非曲直、美丑善惡都彰然若顯。不管出于怎樣的動機,對它的曲解和過度消費,從主觀上講都是善惡不辨、是非不分,從客觀上看則是唐突底線、消解共識。無視掃黃打非的社會意義,在“娛樂至死”中制造輿論狂歡,不僅造成莫須有的價值混亂,更讓一些媒體自身陷入公信力危機。 有人這樣描述媒體的社會責任:“當社會哭時,不讓大家哭得更傷心;當社會笑時,不讓大家笑得太狂妄”。換句話說,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穩定器,也是社會心態的導航儀。東莞掃黃的輿論風潮,同樣是一個共同反思的契機——媒體牢記職責、敬畏真理,公共輿論才會少一些噪音雜音,社會心態就會多一些理性平和。 |
相關閱讀:
- [ 02-15]黨報批部分媒體對掃黃調侃揶揄:背棄責任罔顧后果
- [ 02-14]充值就能和小姐裸聊?騙子利用“東莞掃黃”設陷阱
- [ 02-14]東莞各鎮街大力開展掃黃行動
- [ 02-14]依法掃黃不應被無端調侃
- [ 02-14]企業主談東莞掃黃:應該掃老板 或官商勾結或涉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