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南京市檔案局首次向媒體公開一批珍貴檔案,這批檔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詳細記載了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大屠殺慘案的罪惡事實和日軍侵占南京期間犯下的大量罪行。此次公布的珍貴資料將與之前的5組“南京大屠殺史檔案”一起,第三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此次公布的檔案資料共183卷,包括大屠殺期間慈善團體掩埋尸體、救濟難民情況統計;民國南京各級政府所做的市民遭受日軍屠殺、房屋焚毀、財物被掠的調查;市民呈報的家人被殺、財產被搶的申訴和南京市臨時參議會關于南京大屠殺案的調查報告等。這批資料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由南京市軍管會接收,其檔案原貌從未公布過。絕大部分為原始件,屬于“孤本”“珍本”。檔案中,有相當一部分是1937年至1939年間形成的同時期材料,涉及面廣、人物背景豐富、材料相互印證、證明力強,是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大屠殺的有力證據。 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王菡:當時南京市政府有一個臨時參議會,他搞了一個抗戰損失調查。37年后、38年、39年底同時期的材料。還有一個是當年屠殺市民以后,我們南京的一些慈善團體,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崇善堂一些民間的這種慈善機構他們掩埋尸體,埋掉以后它都有記錄和報告,這個都是同時期的,最具有權威和最具有說服力了。 談到公布此次檔案資料的目的,王菡表示,這些資料將有力回擊日本右翼試圖否認歷史的錯誤。 王菡:針對日本首相安倍等一些政要,還有日本廣播學會NHK的會長,公然罔顧歷史事實,否認南京大屠殺,對這個堅決予以回擊。從南京來講、受害地的人民來講,我們的感情是接受不了的。而且歷史早有定論,而且檔案是歷史的記錄,它是最具說服力的,讓檔案說話是事實勝于雄辯,主要是回擊日本右翼否認大屠殺的謬論。” 據了解,早在2011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就啟動“捆綁申遺”,共有形成于1937年至1948年間的5組檔案,列入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分紙質、照片、膠片三類。2012年8月13日,南京市第二次啟動南京大屠殺史檔案“申遺”工作。 世界記憶遺產又稱“世界記憶工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啟動,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延伸,旨在搶救世界范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目前,中國已有七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南京市檔案局新聞發言人王菡表示,從‘檔案文獻’到‘記憶遺產’,體現出國民對歷史問題認識上的提高。這不僅是歷史檔案文獻的豐富,更由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檔案上升到人類的共同記憶財富。 王菡:世界記憶遺產申報成功的已經有幾個,包括波蘭的前納粹德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有非洲塞內加爾的黑奴貿易碼頭,申報目的也是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我們覺得我們應該要用檔案來說話,因為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用檔案來陳述歷史,讓歷史告訴未來。(記者 姚東明 景明) |
相關閱讀:
- [ 02-12]日本各界批評NHK高層錯誤言論
- [ 02-12]張志軍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 02-08]NHK經營委員否認南京大屠殺 美使館批其違反常識
- [ 02-07]否認南京大屠殺是NHK的恥辱
- [ 02-06]否認南京大屠殺 NHK經營委員再遭批判
- [ 02-05]日本NHK經營委員否認南京大屠殺 中國外交部批駁
- [ 02-05]日本廣播協會經營委員否認南京大屠殺 輿論認為應追究首相任命責任
- [ 02-05]日本NHK一名經營委員否認南京大屠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