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人均萬元稅負:指標遠低于世界主要國家
2014-02-18 06:54? 李麗輝?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宏觀稅負水平處于合理區間 跨入新的一年,收入多一些、稅負輕一些、保障高一些,幾乎是我們每個人對未來的期盼。 一般而言,收入是支出的來源,國家財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人均稅負”和“人均財力”作為一個硬幣的兩面,只能共進退?!叭藗兤毡檎J為福利多多益善,我反對這種社會福利最大化的主張。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政府多給,就要多收。收得過頭了,發展就沒后勁了?!眲⑸邢V赋觯斦鳛閲抑卫淼幕A和重要支柱,必須平衡兩個錢袋子:一個是國家的“錢袋子”,一個是老百姓的“錢袋子”。 如果硬要搞低稅負、高福利,那么國家所需的財力只能靠負債來解決。這要面臨極大的財政風險,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于經濟增長乏力,財政赤字高企,債務壓力巨大,一些被當作高福利“樣板”的歐美國家,面臨財政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窘境。有的國家甚至引發了“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政府部門“停擺”。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國家推行的高保障與高福利制度,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增長水平,最終導致政府收入與支出嚴重失衡。這樣的教訓需要我們警醒。 專家介紹,一個國家稅負高低,一般用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觀稅負來衡量。從政府部門和一些研究機構測算的結果來看,由于采用的政府收入口徑不同,測算出來的宏觀稅負結果也不盡相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中, 2012年公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22.59%,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為35.33%。 “宏觀稅負世界平均水平約為40%,應該說我國宏觀稅負水平處于合理區間。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穩定稅負,形成有利于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制?!?/p> 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 穩定稅負,意味著財政收入不是政府想收多少收多少,而是要與經濟增長大體“合拍”。如何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報告,以及參與報告起草的專家學者們,給出了不少好建議和好“點子”: ——預算管理真正實行全口徑,推進政府收入體系改革,探索新的基本財政模式,以全口徑預算管理為依托,調整規范各類政府財政收入。政府支出方面穩定規模,同時要轉換結構。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形成有利于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制。 ——國有資本紅利應該是為全體國民所共享的,現在分紅比例偏低。國有資本應真正為公共支出、公共服務發揮作用,這方面改革的空間還很大。 ——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與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兩個碰到一起,是我國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國情,這在發達國家歷史上沒有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已經進入尾聲,未來中國財政支出重點必然向社會福利性支出傾斜。今后應當適度控制規模,壓縮建設性支出以及政府投資,繼續加大社會福利性支出比重。 |
相關閱讀:
- [ 02-17]人民日報評論員:堅守公平正義的共同信念
- [ 02-17]人民日報評論員:培育昂揚向上的公民品格
- [ 02-17]人民日報論核心價值觀:越紛繁復雜越要站得住腳跟
- [ 02-16]人民日報:色情業泛濫讓“莞式服務”蒙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