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兩天,28歲的河南姑娘小孟仍然不愿相信,才9個月大的女兒已經永遠地離自己而去。 因為和老公鬧別扭,小孟帶著女兒離家出走。準備到一家旅館投宿,進了房間才發現,“孩子不會動了。”救護車來得很快,但孩子還是沒能救回來。 據嘉興警方調查,女嬰是因為被包裹得太過嚴實而導致缺氧窒息死亡。在醫學上,這稱之為“捂熱綜合征”,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征”或“嬰兒悶熱綜合征”。 天寒時節,很多父母特別是家中老人都怕寶貝凍著,常常會“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像粽子。可這種“過度呵護”有時會適得其反,甚至釀成悲劇。 媽媽背著女嬰旅館投宿 發現孩子“不動了” 2月16日下午,嘉興市南湖區解放派出所接到一家旅館老板包先生的報警:有個女人背著孩子來住宿,剛來沒幾分鐘,就發現孩子沒動靜了…… 那名女子很年輕,當天下午1點多,她走進旅館時,手里提著一個皮包,身后背著一個嬰兒,用毛毯緊緊包裹著。 “她看上去心情不太好,說要開個房間休息一下,第二天一早就走。”包先生說,“當時孩子沒有發出聲音,我以為睡著了,也沒太在意。” 女子辦好手續,拿著房卡準備去二樓房間,沒走幾步,又回過頭問老板包先生,“有沒有開水?我想給孩子沖點奶粉。” 包先生看她背著孩子又提著東西,就幫忙提了一壺開水,跟著進了房間。女子將孩子放到床上,包先生幫忙打開電視機,囑咐幾句后就離開了。 “老板,老板……”包先生剛下樓,樓上便傳來女子慌張的尖叫聲。 “我剛上了幾個臺階,她就抱著孩子往樓下沖,大喊,‘孩子不會動了!’”包先生摸了下孩子的小手,冰涼的,再摸摸孩子的脖子,還有點熱度,“孩子閉著眼,臉色有點發青,一動也不動。” 見情況緊急,包先生快步走到前臺,拿起電話撥通了120。約5分鐘后,救護車趕到,孩子被火速送往附近的嘉興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 怕下雨淋著 女嬰被裹得像“千張包” 解放派出所民警張小亮趕到醫院時,醫生還在對嬰兒進行搶救。 嬰兒的爸爸孫某也已趕到,木木地站在邊上,沉默無言;媽媽孟某癱倒在地,小聲地抽泣著。 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孩子還是不幸離世。 嘉興市第二醫院急診兒科醫生金劍說,女嬰送到醫院時已無生命體征,“呼吸和心跳都沒有了。” 據警方調查和醫生推測,女嬰可能是因被包裹得太過嚴實而導致缺氧窒息死亡。 “她(孟某)說,出門時下雨又刮風,怕女兒淋雨著涼,就將女兒包捂得很嚴實。”張小亮說,嬰兒才9個月大,估計是鼻子和嘴巴都被蓋住了,自己又掙扎不開,最后窒息身亡。 張小亮了解到,孟某一家三口租住在嘉興南湖區七星鎮,16日下午,孟某和老公鬧了別扭,背著孩子從七星鎮坐公交來到嘉興火車站附近,入住了附近的旅館。 “公交車要開半個多小時。孟某說,孩子在途中哭了一會兒,之后就停止了哭聲,她還以為孩子累了,睡著了,沒及時查看。”張小亮說。 旅館老板包先生也證實,女嬰當時的確被包裹得非常嚴實,“我送開水進房間時看了一眼,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孩子當時被毛毯包裹得跟‘千張包’一樣,都看不到臉。” 相關報道 嬰兒所處環境過熱 易得“捂熱綜合征” 發生在女嬰身上的不幸,醫學上稱之為“捂熱綜合征”。 據了解,捂熱綜合征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征”或“嬰兒悶熱綜合征”,是由于過度保暖、捂悶過久引起嬰兒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的一種冬季常見急癥,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發病高峰期。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若不注意科學護理,最易誘發此癥。 記者采訪了嘉興市第一醫院兒科病區副主任孫飛,她告訴記者,類似的病例自己每年都會遇到。 孫醫生說,導致“捂熱綜合征”的病因有兩種:一、鼻子和口腔被堵,造成呼吸通道受阻,引起嬰兒缺氧窒息死亡。寶寶被被子蒙蓋最后窒息的新聞已有很多;二、衣服或被子將嬰兒包、蓋得過緊、過嚴、過厚,導致寶寶身體周圍環境溫度過高,過暖,最后造成寶寶體溫上升、高熱、抽搐、脫水昏迷等。 “有些家庭使用空調、取暖器、電熱毯、熱水袋等取暖設施,使寶寶身體周圍環境溫度過高,也是捂熱綜合征的常見誘因。”孫醫生解釋,嬰幼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過久或保暖過度,孩子身體周圍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使機體處于高熱狀態。這時,由于嬰幼兒特別是未滿月的新生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導致脫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受損。 “捂熱綜合征” 如何預防 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孫醫生建議,在寒冷的季節,切忌把嬰兒包、蓋得過緊、過嚴、過厚,更不要無限制地在嬰兒被褥周圍加熱水袋等物品;冬季給孩子穿衣保暖要適度,穿衣不能太緊,應選擇輕柔、透氣性好、保暖的衣服,要讓孩子有活動余地,有些家長綁住孩子手腳的做法也非常不妥,這樣孩子就沒了自己推開衣物的反抗能力; 第二、要保持孩子口鼻等呼吸系統通暢,切忌讓嬰兒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也不要讓嬰兒置于母親腋下睡眠,或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 第三、時刻觀察孩子的表情、臉色等,摸摸孩子手心、腳心是否出汗、腦門是否發燙,如果有汗證明孩子保暖過熱,需要降降溫了;一旦出現孩子因捂熱過度而突然高熱、大汗、抽搐、昏迷,要速送醫院救治,切莫掉以輕心。 這些意外也要防 低溫燙傷。很多是使用熱水袋不當導致的。熱水袋雖然溫度不高,但長時間接觸皮膚,熱能不斷蓄積,由于寶寶皮膚嬌嫩,感覺遲鈍,加之他們還不會自己躲避熱源,更容易發生燙傷。這類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面積小,不嚴重,但實際上可能是深度燙傷,處理不當會導致傷口經久不愈或繼發感染。 醫生提醒,3周歲以下孩子盡量不要使用熱水袋;如果一定要用,不要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建議在熱水袋外面多裹幾個保護套。 纏繞傷。天氣變冷,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小胳膊小腿上系繩子,防止衣物脫落而著涼,但這樣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嚴重的會導致肢體水腫,甚至畸形。 日前,嘉興婦幼保健醫院就接診過這樣一名寶寶。孩子剛出生10天,因為天冷,孩子奶奶見小衣服寬松,擔心寶寶亂動著涼,就用細繩束在兩條手臂上,結果導致孩子右手臂血液循環受阻,進而水腫腐壞,造成嚴重壞死,面臨截肢。 醫生提醒,冬季一定要注意多檢查寶寶身體有無異常情況。另外,在給幼兒穿線衫類的服裝時,也要小心再小心,千萬別讓孩子再受“纏繞傷”了!本報通訊員張小亮 向輝 本報駐嘉興記者 黃娜 |
相關閱讀:
- [ 02-16]港龍鳳胎遇家庭變故缺父母關愛 女嬰喝粥猝死
- [ 02-10]臺灣產婦生10斤重女嬰 醫院送紅包祝賀(圖)
- [ 02-09]北京:新生女嬰被遺棄 民警81個小時找到嬰兒家屬
- [ 02-08]澳女嬰患先天性腦膨出堅強存活
- [ 02-07]孕婦未到預產期女嬰竄出頭 醫生救護車上接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