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紀事報》2月17日文章,原題:反華問題 非洲同西方的發展伙伴關系已有半個世紀,而且還將持續,但這種關系沒給非洲帶來太大改變。種種問題拋向西方:為什么經過那么多年,投入那么多錢,卻沒給非洲帶來重大轉變?非洲人也想知道,如果沒有西方傳統捐助者,他們會不會過得更好?有沒有其他替代模式? 過去10年,非洲有了一個新朋友——所有人都指著這個朋友說,“我喜歡”、“我想要”。我這里所講的是中國,現在中國是許多非洲國家的貿易伙伴。 中非關系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但直到2006年48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參加北京舉行的一個聯合論壇,雙邊關系才變得突出。但這也造成某種分裂,特別是西歐與中國在非洲的貿易份額。 中國對非投資不是基于為公司獲得壟斷合同。與多邊機構(如世界銀行)有條件貸款不同,中國援助也沒有條件,并通常用于關乎民生的基礎設施。所以,中國非但沒被當做新殖民主義者,非中之間的“北京共識”更被認為遠比非洲另一種發展模式“華盛頓共識”,有吸引力。 中國的非洲戰略取決于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學原則——“我們來這里是為了發展”。當然,看不到中國的利益也是幼稚的。但不論怎樣,中國與非洲的接觸在諸多方面救了非洲大陸。中國促進了非洲發展的多樣化。非洲國家得以較好地挺過全球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從傳統的貿易伙伴(主要是美歐)轉向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 從全球看,存在誰的制度更有效,更能繼續帶動經濟發展的爭論:是西方的私人資本主義,還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自由民主還是不強調民主;西方的政治權利優先于經濟權利,還是反之。在國際和外交上,外界對中國提出不少道德方面的問題,以及中國是新興市場,還是全面發達經濟體的問題;中國是不是應該在解決非洲沖突上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是,非洲想要發展和增長。今后,非洲國家會以互利的新方式,繼續與中國發展和鞏固這種新的、有前途的經貿關系。歐洲今后仍是非洲貿易伙伴,但中國已成為非洲一個重要、充滿活力的出口目的地。 在態度方面,中國視自身的發展利益與非洲直接相關。當然,這也使非洲國家與中國始終保持接觸成為必然。 過去10年,中非關系一直由中國對非洲自然資源的興趣主導。今后,非洲國家要想從這段關系中獲得最大利益,政府必須制定全面的中國政策,這應該包括在自然資源以外領域接觸的戰略。(作者保羅·弗里姆龐,汪析譯) |
相關閱讀:
- [ 02-07]英報:中國進軍非洲仍飽受形象問題困擾
- [ 02-07]中國的貢獻無可比擬
- [ 01-17]愿中非共和國早日回歸寧靜
- [ 01-12]中非局勢混亂 鄰國撤僑潮涌
- [ 01-10]中非共和國總統辭職 法軍方在首都部署多輛坦克
- [ 01-10]中非共和國臨時總統米歇爾·多托賈宣布辭職
- [ 12-25]年終報道:2013的顏色
- [ 12-20]習近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