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2月19日電(記者劉碩、高楠、姚友明)同樣都是“脫產”在校的全日制學生,研究生卻受到景區、影院以及餐飲企業的不同對待。據了解,目前除火車票優惠外,幾乎所有的優惠政策都把研究生這一群體排除在外,辦假學生證成了一些研究生“重回”優惠行列的捷徑。研究生證的“處境”為何如此尷尬? 渴望優惠,卻被優惠拒之門外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里,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王雙雙本計劃到北京的一些景點轉轉。雖然一些景點的收費政策中標明了學生可以享受半價,但她在故宮等地出示研究生證時卻仍被要求購買全價票。 記者了解到,不少研究生都在旅游景點有過類似的經歷,一些景點的學生優惠條款后面的括號里用小字標注“不包含成人教育、研究生”,還有一些景點干脆對此“不解釋”,研究生證被排除在優惠范圍之外。 不僅旅游景點,在一些影城、餐廳也存在類似情況。在長春市萬達國際影城重慶路店,優惠通知臺上明確標注學生證可以享受相關優惠。但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夏磊拿出他的研究生證打算購票時,售票員卻告知研究生無法辦理。 對于研究生不在優惠范圍內,相關人員回應稱:“研究生具有收入能力,因此不被列入到優惠對象行列。” “魔高一丈”,假證泛濫成“潛規則” 眼看自己研究生證在享受優惠方面屢屢碰壁,于是辦假學生證成了一些研究生“重回”優惠行列的捷徑。記者了解到,在讀研究生中假證泛濫,這早已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 記者發現,辦假證服務不僅價格低、手續簡單,而且服務還很周到、仿真度高。“我在淘寶上辦了一個北京郵電學院的本科學生證,30元一個,還送一個仿制的注冊印章,每學期伊始我自己蓋一個戳就當年檢了。”長春某高校碩士生李某說,30元辦個證就可以享受到很多打折優惠,太劃算了。沒辦法,這都是研究生證不算學生證給逼的。 “我辦了個學生證已經用了兩年,40元錢的成本到現在已經給我省了近1000元錢。”正在讀研二的李燁給記者算了筆賬,兩年里,光看半價電影10多次,就省了近300元,去長白山、凈月潭、哈爾濱、泰山等旅游景點省了600多元的門票錢。 實實在在的優惠讓不少人都動了辦假證的心,甚至一個人手中持有三四個國內高校的本科學生證。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羅某在同學的建議下到北京著名的假證“集散地”——人大西門辦理假證,“只要帶著照片就行,其他的都會幫你搞定,鋼印、年檢一應俱全。”羅某說。 記者了解到,不僅假學生證大行其道,現在還有不少人利用關系辦起了“假人真證”。由于一些學校已經采取了高度防偽的手段,仿制難度很高,一些人便讓校內學生故意掛失學生證,然后在這本學生證中換上自己的照片來使用。據介紹,現在還有人利用“特殊關系”,在學校內部辦出了真學生證。 眾說紛紜,研究生證優惠前景仍不明朗 就假學生證,一些地方拿出了查年齡、辨真偽等應對策略。陜西省西北大學研究生李嘉手里持有一張假學生證,里面登記有她的身份信息。最近她在看電影的時候,影城告訴她,按照年齡與年級的對應關系,1989年出生的她將無法再享受優惠。 2012年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中指出,對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實行半票。但同樣作為高校里的學生,研究生究竟該不該享受此項學生優惠?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專家對于該問題的看法并不一致。 一些人認為,研究生屬于特殊群體,一部分研究生已經有收入和補貼,不能算作普通學生,因此不能享受學生優惠。但不少研究生稱,現在很多學校都取消了補助,只發放獎學金,大部分全日制研究生并沒有其他收入。 對此,消費行為專家、吉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金曉彤表示,現在的研究生中雖然有一部分是有收入的在職研究生,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中大部分還是沒有收入來源的普通學生,一些優惠政策在制定時應該考慮到現狀的改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老師陳宜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研究生享受不到優惠的原因。“從研究生的學習性質來說,科研學習應當占據了學習生活的不少時間,縮小研究生證的娛樂方面的使用范圍,也是對學習、科研方面的側面鞭策吧。”陳宜稱。 “研究生也屬于學生群體,對于價格很敏感,是否給予其優惠在學生的心理感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景點、商家等如果想激發這一群體中的更多人、更多次消費,適度放開優惠也是一個好的選擇。”金曉彤說。 |
相關閱讀:
- [ 02-19]研究生作科研不如本科生“不足為奇”
- [ 02-19]出國攻讀碩士優勢強勁 勢頭堪比國內研究生
- [ 02-19]降低公務員報考門檻更公平更務實
- [ 02-19]林森浩死刑無關研究生身份
- [ 02-18]南京學生邀全球青少年共享青奧盛會
- [ 02-18]利用閑暇時間賺外快 中國留學生加入海外代購大軍
- [ 02-18]蘭州女研究生電梯內遭割喉 警方成立專案組緝兇
- [ 02-18]復旦投毒案今日一審宣判 專家稱判死刑可能性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