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圖為牛羊肉泡饃,西安泡饃種類眾多,此為其一。 泡饃: 歷史淵源:牛羊肉泡饃,最早為西周禮饌,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牛羊肉泡饃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古代許多文獻,如《禮記》以及先秦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宮廷御筵。西周時曾將牛羊肉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戰(zhàn)國策》記載中山國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馬子期,怒而走楚,說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國的命運。 傳說:西安牛羊肉泡饃的出名,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浪落長安(今西安市)街頭。一天,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因丈干硬無法下咽。恰好,路邊有一羊肉鋪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懇求給一碗羊肉湯,以便把饃泡軟再吃。店主見他可憐,讓他把饃掰碎,澆給了一勺滾燙的羊肉湯泡了泡。趙匡胤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吃了起來,吃得他全身發(fā)熱,頭上冒汗,饑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趙匡胤當了北宋的開國皇帝,稱為太祖。一次出巡長安,路經(jīng)當年那家羊肉鋪,香氣四溢,不禁想起以前吃羊肉湯泡饃的情景,便令停車,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湯泡饃。店主一下慌了手腳,店內(nèi)不賣饃,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馬上烙幾個餅。待餅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發(fā)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饃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又煮了煮,放上幾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調(diào)料,然后端給皇上。趙匡胤吃后大加贊賞,隨即命隨從賜銀百兩。這事不脛而走,傳遍長安。于是來店吃羊肉湯泡饃的人越來越多,形成長安的獨特風味食品。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