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64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亂收費被罰4億
2014-02-20 07:16? 文靜?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京華時報制圖何將 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價格監管與反壟斷工作新聞發布會。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介紹了近期對美國IDC公司、高通公司等企業開展價格壟斷調查的情況。 此外,發改委已對亂收費的64家銀行分支機構進行了處理,罰款4.16億。 京華時報記者文靜 商業銀行 亂收取費用64機構挨罰 2013年,發改委就商業銀行服務收費問題進行了大檢查,雖亂收費問題有所改善,但一些問題仍然突出,如只收費無服務的現象等。 今年,發改委正計劃建立促進規范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長效機制,這將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積極作用。 許昆林指出,亂收費現象主要有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借貸款之機捆綁強制收費的問題,只收費不服務的問題比較普遍。二是把自身的監管之責變成有償的服務,強迫企業簽署所謂的自愿簽訂托管協議,把資金委托銀行監管,按貸款金額的一定比例來收費。三是明令禁止的收費還在收,向小微企業收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等,增加了小微企業的成本。 許昆林表示,檢查工作還在進行中,發改委邊檢查邊處理,從國家層面組織查了150家銀行分支機構,現在已經對64家分支機構進行了處理,責令把亂收費退還給企業,大概4.09億,這是目前的數字,罰款是4.16億,企業融資貴的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這次檢查是普遍檢查,所有銀行都要查。發改委正著手擬訂規范放開價格部分,就是在市場條件下,建立規范的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的長效機制,很好地解決收費不規范問題’——許昆林 電信聯通 正進行評估將依法處理 2011年,發改委根據舉報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進行調查。 主要調查中國電信以過高價格變相拒絕與中國鐵通交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對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實行價格歧視的問題。2011年底,電信、聯通分別承諾進行整改。 許昆林透露,此前遭到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日前已分別提交最新整改情況,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對兩公司是否完全履行承諾,并將根據評估結果,依法作出處理決定。 許昆林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提交最新整改情況顯示,此前兩公司之間互聯帶寬嚴重不足,互聯互通質量很差。 2012年以來,兩公司進行了較大幅度擴容,共擴容帶寬480G,由2011年的277G增加至757G,增長173%。互聯互通質量有較大提升。此外,提高消費者上網速率,降低單位帶寬價格。 據兩公司統計,目前中國電信用戶平均帶寬超過6M,中國聯通為5.1M。寬帶接入價格較2011年底有較大幅度下降。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對兩公司是否完全履行承諾、相關整改措施是否消除了涉嫌壟斷行為后果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將根據評估結果,依法作出處理決定’——許昆林 IDC、高通公司 均源于舉報與4G無關 IDC公司是一家美國無線技術開發和專利授權廠商。 該公司對國內通信設備制造商專利許可時設定的費率較其對蘋果、三星、諾基亞等公司的費率高出數倍乃至數十倍。而高通公司主要存在過度收取專利費和搭售的行為。 許昆林表示,對于IDC公司的調查源于一個舉報。2013年5月份有舉報反映IDC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企業收取歧視性高價的專利許可費,排出限制市場競爭。2013年6月份,相關部門立案IDC公司的反壟斷調查。 根據調查發現,IDC公司在中國國內沒有任何分支機構,對方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非常配合。 近期,發改委收到了IDC公司提交的終止調查申請。下一步發改委會按照法律程序作出最后的決定。 對于高通公司,許昆林表示,目前對該公司的調查還在持續進行當中,最后會根據調查的情況進行分析論證,依法作出處理。 ‘有些公司擁有知識產權之后,實際上在濫用,用擁有的專利,實行歧視性的價格或者收取高額許可費用。對高通和IDC的調查是源于舉報,沒有任何背景,是很純粹的反壟斷執法,和4G、3G無關’——許昆林 □熱點回應 三家反壟斷機構合并? 統一是未來趨勢 有記者提問“反壟斷部門是否會合并”。 許昆林回應,目前我國有三家機構共享反壟斷行政執法權限,分別是商務部反壟斷局、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于“反壟斷機構合并”的建議,今后要建立相對比較超脫的,就是相對獨立的、有權威的或者是強有力的、統一的反壟斷機構,這應該是一個趨勢,國際上反壟斷機構多數是一家。 許昆林稱,目前三家應該說分工合作,邊界很清楚,配合得很好,目前沒有任何問題,只是說今后大趨勢是分久必合,至于什么時候實現,應該根據反壟斷工作的需要和發展來看。 自由裁量權過大咋辦? 將公示處罰規范 針對媒體反映的“價監局在執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許昆林指出,自由裁量權的問題,執法機關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發改委在立案方面沒有什么自由裁量權,只要有事實根據、實名舉報都要立案。在處罰的時候,有1%-10%的罰款幅度規定,這里確實有自由裁量權,但今后會制定一些規范來向社會明示。 許昆林指出,目前根據對市場損害的程度、配合調查的情況,還有他們是不是積極整改,整改到位不到位等等多個方面來通過一定的程序裁定,所以自由裁量權也是受約束的,“對于積極配合調查,主動提供相關的重要證據,積極整改,消除危害結果,恢復競爭秩序的企業,這些自由裁量權也是很有必要的。” 許昆林指出,去年價監局工作重點有一項是適時提請國家反壟斷委員會研究出臺《反壟斷指南》,目前工作正在積極進行,包括競爭狀況的評估工作等都正在做。 專項整治效果如何? 秩序明顯好轉 許昆林表示,通過近幾年的專項治理,市場價格行為已得到有效規范,價格秩序已明顯好轉。 此外,罰款金額首度超過所處理的違法所得金額,較好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直接實施經濟制裁8.49億元,保持了對價格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極大地震懾了價格違法者。 |
相關閱讀:
- [ 02-19]發改委反壟斷“老虎蒼蠅一起打” 去年經濟制裁逾31億
- [ 02-19]發改委回應“反壟斷部門合并”建議:統一是趨勢
- [ 02-19]發改委正對美國IDC公司、高通公司開展反壟斷調查
- [ 02-19]發改委回應“反壟斷部門合并”建議:統一是趨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