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2月22日電(李澤暉 王菲菲 胡靖國)近日,原本將補貼降到5元的“嘀嘀打車”宣布,打車使用微信支付最低可補貼12元。隨即,另一打車軟件“快的打車”宣布“永遠比同行多補貼一元”。兩大打車軟件的新一輪“燒錢”大戰開啟,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大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移動支付用戶搶奪戰正在加劇。大手筆的“撒錢”式營銷正是為了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增強用戶黏度。 此前,微信聯合“嘀嘀打車”推出了打車補貼10元的營銷策略,而支付寶則聯合“快的打車”推出“5億請全國人民打車”。而在2月10日,“嘀嘀打車”下調補貼額度,降至5元,快的打車則保持對乘客的優惠額度不變。 對于兩大打車軟件新一輪的燒錢大戰,不少乘客表示樂意“坐享優惠”,有網友戲稱:“對這種哐哐砸錢吸引客戶的手段,我只想說:‘請繼續’。” 事實上,兩大巨頭之間的競爭確實讓不少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獲益。記者在太原市采訪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出租車司機開始安裝打車軟件,每天能增加近百元收入。在太原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李小燕說,以前常常擠公交的她也開始嘗試使用打車軟件,“所付的錢還不到起步價,挺劃算的”。 然而,看似美好的雙贏局面下卻潛藏著不少問題。 自從用上打車軟件,不少出租車司機養成了邊開車邊盯著手機搶訂單的習慣。更有甚者還同時運行兩個打車軟件,不停切換,查看收款記錄,時不時還要打電話聯系下一單的乘客,單手駕駛,一心多用,令乘客心驚膽戰。 對此,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20日發布規定,為保證出租汽車運營服務安全,每輛出租汽車只允許安裝一個手機叫車終端。 但令乘客詬病最多的還是部分司機“挑食”。太原出租車司機趙師傅坦言:“我同時裝了‘嘀嘀’和‘快的’兩款打車軟件,通過軟件接活兒幾乎不用空跑,沒客人時我寧愿停下車歇兩分鐘刷訂單也不愿再滿大街漫無目的地轉悠了,看到路邊人招手都懶得停。” 不僅司機有變相拒載之嫌,司機也常被乘客放鴿子。趙師傅說,他每次搶下單子,都會多次和乘客確認,怕車到了人卻走了,但即使這樣,也常常落空。 對于這些新情況,相關部門坦言存在監管難的問題。太原市客運辦宣教科科長靳衛東說,目前還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 此外,打車軟件本身的產品設計也面臨考驗。在此輪“燒錢”大戰開啟之時,“嘀嘀打車”就曾因訂單量猛增而導致微信支付系統一度癱瘓。 “打車軟件還需要不斷改進產品,增強用戶體驗便利性。”經常使用打車軟件的北京某公司白領劉云說,補貼只是一時刺激,關鍵要靠好的產品和服務留住用戶。 |
相關閱讀:
- [ 02-22]打車軟件造成福州的士拒載 部門:禁以預約為由拒載
- [ 02-21]打車軟件引爭議 廈門運管處建議規范使用
- [ 02-21]打車軟件是否該禁引爭議 廈市運管處建議規范使用
- [ 02-21]打車軟件你用了嗎
- [ 02-21]“打車軟件”引發全民狂歡,您怎么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