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韓國將朝鮮拱手讓給中國 樸槿惠置之不理
2014-02-22 13:46?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英國《金融時報》2月20日文章,原題:韓國將朝鮮拱手讓給中國 一個窮國6年內貿易額增至原來的3倍,對主要伙伴國的出口激增5倍。作為一個沒天賜石油且受到制裁的國家而言,這是罕見的。朝鮮的貿易活動從來不多。蘇聯垮臺時,中國成為其唯一伙伴兼贊助國。多年來中朝貿易更像是援助。上世紀90年代后期,盡管朝鮮通常未付錢,但每年來自中國的進口額約5億美元,平壤的對華出口則幾乎為零。隨后10年中,朝鮮的貿易赤字逐漸上升,2008年達13億美元。 2012年韓聯社注意到一種驚人變化。自2007年之后的僅僅4年,朝鮮貿易額已幾乎增至此前的3倍,達56億美元。同時出口額也激增,不再像以前那樣“單向”。與地區和全球標準相比這微不足道,但已開始看似切實的互惠貿易。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朝鮮去年對華出口增長17%,達到近30億美元,中國對朝出口為36億美元。 除中國外,朝鮮還有或者曾經有過唯一的關鍵伙伴:韓國。2007年經過為期10年的“陽光”政策,朝韓貿易達18億美元,僅次于朝中貿易。隨著朝韓合作的朝鮮開城工業園的業務增多,韓國很快成為朝最大出口市場。韓國多家勇敢企業在朝鮮與中資企業展開競爭。但李明博當選并堅持朝鮮須首先棄核后,雙方協議被取消,關系急轉直下。2012年僅存的開城工業園仍為朝韓貿易帶來創紀錄的20億美元。與此同時,朝中貿易額大幅攀升。去年4月朝鮮當局將工人撤出開城工業園,盡管9月重開,但關閉期意味著去年朝韓貿易減少42%,為8年來最低,僅相當于朝中貿易的1/6。無論對中國人還是其他人而言,朝鮮都是經商的危險國度。但甚囂塵上的恐怖故事或是誤導。相關數據表明,許多中資企業已找到繞過障礙和掙錢的途徑。北京的收益就是首爾的損失。可以想象,反復無常的金氏政權可能突然放棄中國并再次向韓國投懷送抱。但北京不會讓其如愿,謹慎的樸槿惠也將置之不理。中朝貿易會持續下去,而首爾已失去機會。(作者艾丹·福斯特-卡特,王會聰譯) |
相關閱讀:
- [ 02-21]日本將舉辦“竹島日”活動 遭韓國民眾強烈反對
- [ 02-21]韓國地鐵無“禁食令” 但處處宣傳“地鐵禮節”
- [ 02-21]菲律賓總統批準向韓國支付12架FA-50戰斗機貨款
- [ 02-21]Super Junior在韓國國會發表“韓流”專題演講
- [ 02-21]娛評:韓國偶像劇因為“美麗”而走紅
- [ 02-21]習近平會見韓國國會代表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