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日,廣州市腦科醫院附近的學校,學生們照常上課,但是可以看見有身穿防暴裝備的保安在門口把守,派出所的民警也時常在附近巡邏。警方如此嚴陣以待的原因,是因為當天上午,廣州市腦科醫院住院部的一名病人王某出逃,病人王某曾經在去年10月,因為涉嫌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件,之后送入醫院治療,經門診醫生診斷,王某患有嚴重精神障礙,并伴有沖動傷人行為的危險。 經過兩天的全城追逃,昨天(22日)下午,廣州警方終于找到了王某。目前,警方正在開展進一步調查。 20日早上9點45分,一名精神病人從廣州市腦科醫院逃脫。走時,他脫下病服外套攥在手上,混在其他家屬中,從后門悄然離開,去向不明。這名走失病人王某患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意識清晰,伴有妄想,曾涉嫌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 廣州市腦科醫院醫務科科長郭建雄:由兩名護士陪同患者進行檢查,檢查完后由護士和其他病房的護理人員進行交接期間,這個患者趁護理人員不注意的情況下私自逃離醫院。 到昨天(22日)下午3時許,王某肚子餓到佛山黃岐路邊一警務室求助。警務室警察根據其樣貌特征認為他很可能是在逃的王某,立即通知廣州警方。醫院人員到場辨認后,確認他就是王某,下午5時將其帶回,在脫逃期間沒有暴力襲擊傷害行為。目前王某已經回到廣州市腦科醫院進行治療,警方正在開展進一步調查。王某已經找回,人們不禁會想,患者從醫院逃脫,是不是醫院管理出現了問題?廣州市腦科醫院醫務科科長郭建雄說,醫院對于病人是有嚴格管理的。 郭建雄:對于非自愿住院患者,我們有一個憑條,就是他要離開醫院的話,要辦理請假手續。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醫院治病救人是主要職責,走失病人固然要檢討,但對身帶刑事案件的特殊患者的看護,不能單純認為只是醫院的責任。 廖新波:醫院來講,管理精神病患者確實有難度。醫院方面只是對精神病患者治療,對其他的社會問題完全沒有能力解決。 醫院走失精神病人每年都會發生,但是走失涉嫌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還是首例。目前,對于公安部門押送有罪在身的精神病人前往醫院,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要求公安部門全程陪護,有的則直接移交給醫院,由醫院負責看護直病人康復出院。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鄭雪倩認為,醫院沒有做到一對一看護,病人離開封閉院區去做檢查的時候,院方沒有和警方溝通要求陪護,是王某成功溜走的主要原因。 鄭雪倩:還是要一對一的來護理,我看了一下廣州的醫院,它不是專門的精神病院,所以它可能是一個病區,是精神科,對這個病人來講,他又特殊他要到醫院來救治,在普通病房里都應該有公安人員來專門看守,如果沒有公安人員在場的話,也要專門的在精神病院和精神病科里面去看護,而不能放在普通的病房,這種特殊的病人帶他出來檢查的時候,醫院一定要通知公安部門,讓公安部門派人協助他一塊檢查,直至把他送回到病房。 這次精神病人出逃事件還暴露出了另一個硬傷。鄭雪倩表示,雖然公安部門下屬醫院的安全等級相對較高,但是面對精神疾病這類專業學科,公安部門下屬醫院的醫療設備、醫生儲備相對匱乏,因此即便涉嫌犯罪,這類精神病人也都會被送往專門的精神病院,因此也會埋下安全隱患,而這一點也得到了廣州市公安局局長謝曉丹的印證。 謝局長表示,對于患病的犯罪嫌疑人,廣州公安會將其送往兩種特殊的監所,一是送往武警醫院,二是送入隸屬于廣州市公安局的廣州市強制治療所。目前的現狀是,廣州市強制治療所擁有不到100張床位,但是目前已住了約150人,而且收治的僅是經法院裁判的需要強制執行的病人。謝局長說,以后會在新建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里設置100個床位,作為廣州公安的特殊監區,安置患病的、特別是有暴力傾向的犯罪嫌疑人,對這些嫌犯的安保工作則由公安負責。 這次事件除了敦促各地公安系統和醫療衛生系統堵住軟件漏洞,完善硬件設施之外,也把關心關注精神病人的現狀帶進了公眾的視野,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表示:希望未來政府和社會能夠給予這類人群更多關注。 廖新波:要公安部門介入這些特殊病房里給予看護,這只是一種手段,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對精神病患者的一種關懷。在國外,他是當作一種精神衛生,也把他的治療和防治納入一起,由政府來承擔,但是現在我們制度上出現缺陷,我相信也會隨著醫改不斷深入這個問題會解決的。央廣網廣州2月23日消息(記者周羽) |
相關閱讀:
- [ 02-23]男子北京站售票廳突發精神病持刀扎傷民警(組圖)
- [ 02-23]精神病人愛慕鄰居突然發病將其砍傷
- [ 02-22]廣州涉嫌命案的出逃精神病人被尋回
- [ 02-22]廣州精神病殺人嫌犯逃離醫院 妄想自己為間諜
- [ 02-21]美華裔女精神病患遭警員擊斃案審結 家人命運多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