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4日電?。玻埃保茨甏哼\24日結束,40天時間,鐵路部門按照保障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的工作目標,不斷創新便民利民措施,形成常態化、序列化的服務措施,最大限度實現了旅客出行方便快捷。 “三個出行”看變化 2014年春運40天,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約2.66億人次,其中,2月6日(農歷正月初七),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835.7萬人,比去年春運最高峰日多發送93.1萬人,創歷年春運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 為了讓旅客如期返家過年、平安踏上歸途,鐵路部門統籌運用新增和既有運力資源,千方百計增加能力,滿足旅客乘車需求。春運期間,全路共加開臨客超過18000列。 每年的春運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人們出行剛性需求的增加,同時看到了鐵路部門的改革與進步。 今年“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的“三個出行”春運目標的提出,不斷豐富了“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新內涵。哈爾濱鐵路局、沈陽鐵路局、北京鐵路局、南昌鐵路局、濟南鐵路局、武漢鐵路局、成都鐵路局、西安鐵路局、上海鐵路局、鄭州鐵路局等都推出了特色服務。 從列車的裝備上,從綠皮車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動車、高鐵,運行速度由當初每小時百公里左右已發展到現在的每小時300公里;購票方式上,從以前擁擠單一的窗口購票已發展到現在的網絡、電話、手機、代售點、自動售票機購票等多種售票方式;在春運信息發布上,從傳統的車站紙質貼粘公告和人工廣播,發展到了運用電子顯示屏、鐵路12306客服和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多媒體聯動發布春運資訊。 高鐵春運唱主角 如果說2013年的春運是高鐵成網后的“首秀”,那么今年春運高鐵、快速鐵路成網,在實現春運“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方面扮演的角色已由“配角”轉為“主角”,從更深層次改變著春運格局,改變著旅客的出行習慣。 今年是高鐵參與春運的第5個年頭。從2010年春運的2824公里高鐵投入運營,到2014年春運的“四縱”高鐵干線全部通車、高鐵運營里程突破1萬公里,高鐵網絡逐步走向成熟與完善。 在廣鐵集團管內,隨著廈深、衡柳兩條快速鐵路首次投入春運,形成了以廣州、深圳兩大核心城市為中心,珠三角高鐵、快速鐵路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成網運輸的新格局,旅客乘坐動車出行的便利性大幅改善。 廈深鐵路開通前,深圳北火車站日均發送旅客2.1萬人;開通后,這個站日均發送旅客達4.1萬人。 一條條高速鐵路,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如今,只要通達高鐵、動車的地方,“一票難求”的情況明顯得到緩解。2010年之前,每到春運上海到北京火車票非常緊張,京滬高鐵開通后,京滬車票好買了。 現在,從上海出發的高鐵,直通東北三省哈爾濱、大連、長春和沈陽等地,往年東北方向火車票“全線告急”的情況得到緩解。今年春運,上海至東北原本普通列車運能4300個不變前提下,單日凈增加高鐵列車運能5500個左右,運能翻了一倍多。 售票服務日日新 春運購票對旅客來說一直以來是件難事。今年春運,鐵路部門進一步改進互聯網購票體驗,推出12306網絡新版、引入“支付寶”支付方式、開辦手機購票業務、采取錯峰放票、降低團體票辦理門檻、提前發售臨客車票、優先辦理學生票等措施,進一步滿足了廣大旅客的購票需求。 自2013年12月23日鐵路發售春運期間車票以來,全路互聯網(含手機)售票已占總售票量的半壁江山。 往年春運旅客在售票大廳里徹夜排長隊的場景今年已不復存在。今年春運,旅客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售票渠道更多了,也更方便了。從“排長隊”到“手指一點”,意味著鐵路售票緊跟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大潮,進入到了“拇指時代”。 鐵路部門歷來非常重視務工人員和學生的出行需求。今年春運,鐵路部門在預售期前提前安排辦理團體票;對務工人員采取降低團體票購票門檻、提前發售臨客車票等措施,盡力為務工群體購票提供方便。針對學生旅客,鐵路部門將預售期一放到底,并將所有自動售票機增加售取學生票的功能,在117所院校安裝了195臺自動售(?。┢睓C,被許多高校師生譽為“新年福利”。(記者齊中熙、陳春園、楊毅沉、曹婷、駱曉飛、覃星星) |
相關閱讀:
- [ 02-24]春運背后不得不說的鐵路人
- [ 02-24]馬年春運收官 鐵路客流日趨平穩
- [ 02-24]鐵路明起恢復春運前運行圖 動車公交化帶動春游熱
- [ 02-24]春運尾聲鐵路客流猛增 3月起網購票得實名
- [ 02-17]鐵路春運:堅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勝利
- [ 02-16]鐵路上海站為春運“失物”尋主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