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5日電(IT頻道 張司南) 近日來,科技圈的收購案例不斷,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唯品會注資樂蜂網,互聯網格局日新月異,移動互聯網“船票說”越來越盛。阿里、騰訊的打車市場的燒錢站持續升級,微信被外界分析為騰訊的“船票”,那么,互聯網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會為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24日,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劍秋在做客中新網IT頻道視頻訪談時表示,移動終端還在變革堪比第三次工業革命,微博微信等只是匆匆過客,應該用開放的思維來對待變革。 移動互聯網促使兼并重組 堪比工業革命 2013年,是互聯網向移動互聯轉型關鍵年,互聯網巨頭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推出移動客戶端,搶占用戶。從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到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地圖,從唯品會入股樂蜂網再到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網。而隨著近日大眾點評加入騰訊“戰隊”,BAT已經形成了百度地圖+糯米;阿里巴巴+高德+美團;騰訊地圖+大眾點評,搶占O2O灘頭的局面。 對于互聯網企業之間并購不斷的現象,曾劍秋對中新網IT頻道表示:“阿里、騰訊、百度積極拓展版圖都與一個詞分不開--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導致我們目前這樣的并購業的發生。有本書,叫做《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就是移動互聯網+新能源。而移動互聯網可以和工業革命相媲美,具體來說就是移動互聯網會像工業革命一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形態,會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革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是現在正在發生,互聯網巨頭無論是兼并重組還是業務拓展瞄準的都是移動互聯網。” 曾劍秋還解釋道:“移動互聯網可以分為狹義的移動互聯網和廣義的移動互聯網,我們一般的人了解的移動互聯網是一種狹義的移動互聯網,淺顯的理解是手機能上網了這就是移動互聯網。而廣義的移動互聯網是網絡融合的規律,網絡融合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方向,它分成一網融合,二網融合,三網融合,四網融合,將來N網融合的一個網絡。” 專家稱打車軟件行業仍存變革 技術成移動支付之本 數月來,阿里、騰訊通過燒錢補貼用戶的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營銷大戰,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打車行業的燒錢戰實則為移動支付的用戶爭奪戰。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的營銷戰的緊鑼密鼓或將不在有“老三”能躋身打車市場。對此,曾劍秋舉例稱:“一百年前美國的老福特就納悶,我人才最好,技術最好,設備最好,資金也最多,但是為什么失去了行業老大的位置?福特二世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問題的核心是管理的問題,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同技術相比管理是更重要的,福特二世在啟用了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后,福特又重回老大的位置。” 曾劍秋還說:“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改變福特的是變革,打車軟件也一樣,如果‘老三’發起新的變革,打車軟件市場也不會例外將會改變。曾劍秋說“據我親身體驗,目前嘀嘀打車的服務并不夠好,企業應先弄清楚誰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誰,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著手改善,而收費應該放在其次。” 流量入口成兵家必爭地 微信等或成匆匆過客 在PC時代,流量入口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門戶、導航網站等方面,那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入口之爭則主要依靠移動應用。而擁有近6億用戶的微信則更是被外界成為騰訊手中最好的移動牌,馬化騰更是手持船票的互聯網巨頭。而馬化騰則表示,微信不是船票,只是站臺票。 對此,曾劍秋表示:“移動終端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一種載體,在流量入口這方面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移動終端只是一個過渡產品,未來將會存在無處不在‘視頻’,而這個‘視頻’就是一個智能終端,或類似虛擬鍵盤,只要手指一點就可以發生信息交互。”曾劍秋同時表示:“從目前移動終端的發展過程中不難看出,沒有任何產品是永葆青春的,移動終端只是一個臨時的產品,微信、微博等應用也是匆匆過客。”(中新網IT頻道) |
相關閱讀:
- [ 08-21]聚尚科技 移動互聯多樣化之自媒體
- [ 08-16]中國互聯網的新生態 移動互聯開拓巨大市場
- [ 07-18]搶灘移動互聯“異度空間” 中信銀行打響網絡銀行服務戰
- [ 06-19]車聯網將登陸福建 駕駛人與道路“移動互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