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霧霾初散,但任重道遠
2014-02-25 16:35? 顏敬禮?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戾氣緩解,正氣伸張 馬年除夕,網友一邊觀賞春節聯歡晚會,一邊發著微博微信,顯示互聯網成為中國人年夜飯的標配。“微信紅包”和打車軟件,余額寶、支付寶等網絡支付,網民參與踴躍。近半年來,人們發現互聯網正在回歸“社交”媒體的屬性,溫情多了,便利多了,添堵少了。 2013年秋季以來,政府加大對互聯網的整治力度,多部門聯動發力,力度之大,全社會為之震動。“兩高”出臺關于網絡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與一些網絡大V達成文明上網的“七條底線”。網絡輿論格局正在發生令人振奮的變化,網絡戾氣有所緩解,正氣得以伸張。 去年10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加強政府信息公開,7次提到利用微博微信。目前已經出現了27萬家政務微博,百余家主流媒體的法人微博,互聯網上的“國家隊”已然成型,引導輿論有了強有力的抓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正式上線,日均收到網民舉報800件,把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實現了無縫對接,把網絡輿論能量導入有序的政治參與。 然而,也要看到,網上還存在大量似是而非的不實信息。中央電視臺曝光東莞色情產業后,群眾稱道,“掃黃”也符合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基本價值,但在微博上一些“大V”鼓噪“東莞挺住”、“東莞不哭”,在“娛樂至死”中制造輿論狂歡。 互聯網良莠互現,積弊已久,深入治理互聯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盡管互聯網治理“霧霾漸散,晴空初見”,但是,要讓網絡的天空進一步“清朗起來”依舊任重道遠。 |
相關閱讀:
- [ 02-25]應對流感霧霾 如何挑選佩戴口罩有學問
- [ 02-25]瑞典外交大臣訪華吐槽霧霾: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圖)
- [ 02-25]專家解讀霧霾天健身三大誤區
- [ 02-25]清華大學對霧霾天DNA測序 檢測出1300種微生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