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2月26日電 題:專家析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警告歷史不允歪曲 記者 馬學玲 中國將通過立法的形式,從國家層面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分析稱,這一體現國家意志的舉動,兼具國內國際雙重意義,既是明辨是非、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之需,更是維護地區穩定、爭取國際和平之迫。 國家層面確立兩個紀念日:兼具國內國際意義 2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根據決定草案,中國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7周年,其實從1994年起,江蘇省和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都舉行各界人士參加的悼念儀式,至今已連續舉行20年。而早在2005年和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希望將每年12月13日設為國家公祭日。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30多萬中國同胞慘遭屠戮,因此,祭奠僅局限在南京市、江蘇省顯然是不夠的,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應記住并祭奠這個日子”。 周永生指出,以國家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表明中國對南京大屠殺30萬死難同胞的尊重,同時也表明中華民族沒有忘卻自己的歷史,“我們深知,國家弱小就可能受到外來欺凌,中華民族需要發展壯大?!?/p> “抗戰是中華民族全面覺醒、奮起抗爭并最終贏得勝利的一個過程,其中有不堪回首的血淚歷史,也有贏得勝利的揚眉吐氣。應該說,抗戰歷史是今天中華兒女實現中國夢的一個背景底色,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新起點?!痹谥苡郎磥恚瑢τ谥腥A民族而言,上述兩個紀念日的設立有著深遠意義。 在周永生看來,確定上述兩個紀念日的意義并不局限于對國人的警示和教育方面。他說,這是對日本部分政界人士近期不斷觸及中日關系底線的有力回擊,警告歷史不允歪曲。此外,還旨在提醒國際社會不要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彰顯二戰勝利成果不容否認、戰后國際秩序不容挑戰。 |
相關閱讀:
- [ 02-26]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提議者:望子孫遠離戰爭
- [ 02-25]南京大屠殺公祭以國之名義:是銘記不是復仇
- [ 02-25]中國擬設抗日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
- [ 02-17]日右翼報紙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
- [ 02-16]南京大屠殺檔案原件首次公開 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