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你幸福嗎?”“既不幸福,還很累”。韓國《每日經濟》25日在關于“國民幸福”的報道中如此回答。當天是樸槿惠就任總統一周年的日子,她在就任之初曾提出“要將韓國打造成為幸福國家”。如今一年過去了,韓國人變幸福了嗎?調查發現,很少人這么認為。 韓國最新發布的“國民福祉水平的國際比較報告”顯示,在3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韓國的國民幸福指數排名倒數第二(第33位),而居高不下的自殺率、人口出生率偏低以及主觀幸福度不高是導致其排名幾乎墊底的原因。《每日經濟》報道稱,雖然韓國2013年的人均GDP已達到2.38萬美元、在過去60年里翻了近350倍之多,但在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156個國家)排名中,韓國僅排第41位,比人均GDP7830美元的哥倫比亞(第35位)、人均GDP為9061美元的蘇里南(第40位)還低,這說明收入與幸福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那么,到底什么是讓國民感到幸福的關鍵因素呢?《每日經濟》稱,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在其著作《幸福政治》中將穩定的家庭生活、就業扶持、加強全民教育等因素列為幸福國家應具有的條件。韓國媒體認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幸福國度,要看如下3個因素:女性、就業和教育。而挪威、瑞士和新西蘭分別在這3個領域有著較成熟值得借鑒的經驗。 韓國媒體稱,在讓很多韓國職業女性感到困擾的“休產假”及“育兒”等棘手問題,挪威政府的舉措可謂相當貼心,徹底實現了兩性平等——將產假指定為“父母假期”,以便讓男性也能加入到照看孩子的行列。這樣就減少女性負擔,不至于因生產和照顧孩子而耽誤職業發展。如今在挪威,女性的社會活躍度很高,公司理事會中女性的比例達37%,為世界第一。研究稱,這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率乃至整個國家競爭力。 在就業方面,瑞士也是值得韓國學習的楷模。報道稱,瑞士人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接受專門的職業教育,而這些教育課程是與對口企業緊密結合的,所以一般到了高二,大多數瑞士人就掌握了一定水準的職業技能,不用培訓直接就能上崗,這對于用人企業和求職者來說是個雙贏的效果。而對于正在面臨“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學生就業難”等難題的韓國社會來說,瑞士的上述經驗很值得借鑒。【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 |
相關閱讀:
- [ 06-25]把“幸福”當成公共政策標準
- [ 05-09]客觀幸福度與主觀幸福感,一個都不能少
- [ 10-09]當我們談論幸福時 我們在談論什么
- [ 03-06]第二屆全國溫馨感人博文帖文大展貼活動側記
- [ 01-02]加民調稱斐濟人"最幸福"
- [ 12-25]圣城拉薩歷十二載奮斗終成“全國文明城市”
- [ 12-07]日本公布幸福指數試行方案 132個指數測幸福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