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日歸還核物質钚等答問
2014-02-26 2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新網2月26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日本歸還核物質钚、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等答記者問。 以下是外交部網站公布的答問實錄: 問:日本內閣官房參與本田悅朗近日公開表示,他對“安倍經濟學”的理解是,日本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以建立更強大的軍事力量應對中國。你能否對此作出評論? 答:日方有關言論使人們對“安倍經濟學”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表明其宗旨就是為擴軍備戰服務,這種經濟為軍事服務的觀念同戰前軍國主義思想如出一轍。日方的言論再次印證其所謂“積極和平主義”和口口聲聲要同中方“對話”的虛偽性,暴露出日本的危險走向:一是一意孤行推行對抗中國的政策路線,二是要改變戰后的和平發展道路。日本右翼勢力正在將日本帶向一條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的危險道路,已經成為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制造者。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都應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危險走向予以高度警惕,決不能允許日本開歷史倒車,走回頭路。 問:據報道,美國國會研究部日前公布的一份美日關系報告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歷史觀存在與美國人對二戰的認識相抵觸的危險。報告對安倍的歷史認識表示了擔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美國國會研究部的有關報告指出了日本領導人在歷史觀上存在的問題。正視和反省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是日本發展同亞洲鄰國關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近一時期以來,日本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大開倒車,政要頻頻發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謬論,反映出他們企圖為歷史翻案、為二戰甲級戰犯張目的真實意圖,其實質是挑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這種錯誤的歷史觀不僅影響日本的發展走向,也將為地區和平穩定與安全帶來隱患,使日本成為損害地區和平安全的麻煩制造者。我們敦促日本領導人認真傾聽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正義呼聲,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問:2012年中國、烏克蘭兩國簽署了《中烏農業領域合作四方框架協議》。據烏克蘭媒體稱,烏方目前未履行相關協議義務。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愿繼續發展中烏戰略伙伴關系。希望烏方保持對華政策的延續性,確保雙方簽署的相關法律文件和協議得到有效執行。 |
相關閱讀:
- [ 02-26]俄外交部:烏克蘭騷亂期間激進分子曾實施暴行
- [ 02-26]中國外交部:日本放寬武器出口限制令人擔憂
- [ 02-26]就日本政府存儲大量核材料 我外交部發言人連發七問
- [ 02-25]外交部:不接受菲律賓就中國驅趕菲漁民提出的交涉
- [ 02-25]外交部:日本已成為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制造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