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整體平穩 圓滿完成主要預期目標
2014-02-27 22:01? 齊中熙、安蓓、劉羊旸?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結構優化轉型,中國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新局面 在空前壓力下,能保持經濟“整體平穩”已不平常,要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就更不簡單。透過2013年統計公報的一連串數據,我們從中讀出了中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達到46.1%。 ——全年勞動生產率、企業利潤額、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等都實現了穩步提高,其中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了7.3%,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7%。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8%,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1個百分點。 ——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2.2%、22.8%和18.4%,分別比東部快4.3、4.9和0.5個百分點。 ——年末全國城鎮化率達到53.73%,提高1.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3.03,比上年縮小0.07…… “在較大的下行壓力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底線思維,保持住了政策定力。”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雖然看似下了一個臺階,但質量和效益卻上了一個新臺階。”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認為,第三產業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是歷史性變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新階段表現出的新特征。第三產業將逐步成為主導產業,對吸納就業、保護環境和支撐傳統制造業升級都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事非經過不知難。深入了解過去一年間,黨中央、國務院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推出一系列旨在釋放內需潛力、化解過剩產能、發展新興產業等政策措施,就會理清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 2013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要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堅決遏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型產業發展。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6%,較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3%,創2009年10月以來累計增速最低。進出口持續回落,二季度同比增速從首季13.5%回落至4.3%。 在不出臺新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的同時,中央連續出臺了加快棚戶區改造、減輕小微企業負擔、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措施,精準發力擴大內需、支撐實體經濟發展。 中央還大力淘汰鋼鐵等落后產能,要求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總原則,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同時,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扶持力度。 “2013年經濟最大的亮點就是結構改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鋼鐵等落后產能加快淘汰,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表示。 “通過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國形成了一整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新的宏觀政策體系。正是在這種新的宏觀政策體系作用下,中國經濟才能在2013年找到新的平穩增長區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中國經濟結構向好,也引起了國際媒體和經濟界人士的注意: 《華爾街日報》援引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的話說:“中國領導層已經意識到轉變增長模式的必要性。但這種轉變將以一種中國模式來實現,包含了很多步驟,成功實現這樣的轉變將賦予中國經濟更多動能。”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認為,隨著第三產業發展,中國經濟將可以更低的經濟增速滿足充分就業的需要,因為服務業每單位GDP需要的工作崗位數比制造業和建筑業要多30%。 |
相關閱讀:
- [ 02-27]官員稱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接近去年增長水平
- [ 02-27]2014:環球視野下前瞻中國經濟
- [ 02-27]中消協副會長:政府要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
- [ 02-26]人民幣連續貶值引主管部門關注:不必過分解讀
- [ 02-26]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新意見胎動 27省份已展開試點
- [ 02-26]中國電信允許虛擬運營商自定資費 資費大戰將至
- [ 02-26]減產打幌子減排做手腳 霧霾治理難堵企業排污漏洞
- [ 02-26]上海自貿區金改細則密集落地 改革效應正在凸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