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公務員過“緊日子”才正常
2014-02-28 06:52? 楊金志 楊玉華、涂銘、葉前、黃艷?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代表委員:公務員過“緊日子”才正常 “大家都在說公務員‘緊日子來了’。我認為,最關鍵是要過‘正常的日子’。”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說。在“兩會微談”中,不少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發出了與張兆安同樣的聲音。 何為“正常日子”?張兆安認為,實際上就是勞動付出與收入相匹配的生活,以往那種依靠公務權力帶來額外利益的日子,本來就是不正常的日子。 那么,原來不正常是怎么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部門擁有的權力過大,應該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的功能和職能都攬在手里,尤其是審批制度改革滯后,為尋租行為提供了空間,再加上政府職能轉變不快和缺乏有力的監督,長此以往就會習慣成自然。他建議,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現象,還得加快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尤其是審批制度改革,再加上全方位的監督。 在八項規定下,有的公務員可能吐槽“過日子不容易”。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表示,首先要作橫向比較,從收入看公務員“比上不足,比下稍余”,應該再比比工作量、壓力和職業穩定性,如此心態可能會好一些。其次,實在心態調整不過來,覺得公務員“日子不好過”了,那么也可以去換一個“日子好過”的職業,這是公務員的自主選擇。 “對公務員而言,‘緊日子’才是正常的。因此,‘緊日子’應成為常態。”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考公務員者,一開始就要想好,考上以后,過的是普通日子。如果心態有問題,既要當公務員又想擁有企業家的財富,那肯定出事。“我當副局長11年,最大的體會是:當多大的官,組織上定;做多大的事,自己定。多做不需要提拔就可以做的事。”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公務員?張兆安代表認為,有七個“正確”是基本的底線:正確履行好公職、正確執行好公務、正確擺正好位置、正確行使好權力、正確劃分好公私、正確處理好利益、正確處理好得失。“當然,公務員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有七情六欲。公務員的待遇可以劃入中等收入群體范圍,而且也應該有適當的增長機制,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公務員比較滿意,社會上比較普遍認同。” 社會期盼:過“緊日子”還得常態化、不可逆 不少基層干部表示,對不良作風會否反彈回潮仍然感到擔心,期盼能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八項規定長期堅持,過“緊日子”要常態化、不可逆,讓干部進一步得到觸動,讓老百姓更加信服。 “八項規定不是一陣風,關鍵在于長期堅持!”上海一名干部說,現在是深入落實八項規定的關鍵時期,要對各種頑癥痼疾“打殲滅戰”,在提高思想認識、注重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努力形成貫徹執行八項規定的長效機制,“松一松就會反彈,緊一緊才能持之以恒”。 安徽省一位地級市的副處級干部認為,下一步應該加大對一把手干部的權力監督,對八項規定等中央禁令落實中節約的三公經費要及時公布。“魔鬼就在細節里”,今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節慶期間,還要繼續狠抓送“天價茶”“天價月餅”禮品大閘蟹、賀年卡、賀年禮、煙花爆竹等不正之風,不給僥幸心理留下任何空間。 對于一些公務員的“叫屈”“辭職”聲,不少干部認為,這是推進改革過程中出現阻力和陣痛的具體表現。當前,即使一些人辭職,擠出去的也是一些對公務員崗位抱著不切實際幻想的人,這些人離開公務員隊伍是利大于弊。 吳華平等人認為,八項規定一定要堅持搞下去,這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把重點放在監督管理的機制體制建設和完善上。比如領導干部的住房登記和公開、豪華辦公室的清理、家庭成員及關系人員的情況報告制等等,“將權力關進籠子里,就必須在反腐制度建設上堅定不移”。(執筆記者:楊金志,參與采寫記者:楊玉華、涂銘、葉前、黃艷) |
相關閱讀:
- [ 02-27]光明日報:公務員職業應回歸服務本位
- [ 02-27]公務員過“緊日子” 稱好不容易進來堅決不出去
- [ 02-27]公務員陷圍城困境:城里的想出去 城外的想進來
- [ 02-27]福建省公務員管理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 [ 02-27]陜西公務員疑不堪單位潛規則自殺 主管方不愿深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