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2月28日電(記者趙宇飛、鄧中豪) 你“掃一掃”了嗎?如今,黑白相間、形似迷宮的二維碼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二維碼成為連接線上、線下的一個重要通道。 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二維碼傳播手機病毒和不良信息,甚至是進行詐騙等犯罪活動,嚴重威脅消費者的財產安全。 “掃一掃”二維碼,存款瞬間被盜 日前,浙江嘉興汪女士在掃二維碼時遭遇了陷阱。在淘寶交易過程中,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稱必須掃描二維碼才能顯示商品信息。汪女士沒多想,用手機掃了一下,點了一下鏈接,可網頁一直沒有顯示出來,再登錄支付寶賬戶時,發現密碼已被修改,隨后,支付寶、余額寶中的18萬元被對方轉走。 據辦案民警介紹,汪女士掃二維碼點開的鏈接被植入木馬病毒,她的手機“中招”后,支付寶的服務密碼被對方獲取,隨后賬戶被對方盜刷。 類似的詐騙犯罪不時在各地上演,消費者損失慘重。如去年11月,福建一對母女在未核實來源的情況下掃描二維碼,半小時內手機銀行賬戶被盜刷200多萬元;還有一位何先生也被犯罪分子以同樣方法盜走152萬元。 公安人員介紹,犯罪分子先將二維碼植入病毒程序,編造理由或偽裝成商家優惠券等,誘騙受害人掃描,從而獲取受害人身份證號、銀行賬號、手機號碼等重要信息,再以短信驗證的方式篡改對方密碼,將對方賬戶的資金轉走。 有關案件顯示,利用二維碼盜刷消費者存款,已成為一種新的犯罪途徑,此類詐騙活動有進一步蔓延之勢。 二維碼藏病毒,外觀無法辨認 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添加微信好友、下載優惠券、購買車票、瀏覽網頁、下載手機應用等,甚至有人用二維碼制作成自己的個人名片。 “只要手機上有微信或二維碼識讀軟件,就能任意讀取二維碼。”靈動快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鵬飛說,二維碼在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 專家介紹,由于技術門檻過低,二維碼目前處在“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發布”的狀態,由此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據了解,不法分子在網上下載一款“二維碼生成器”(工具軟件),再將病毒程序的網址粘貼到二維碼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個二維碼,整個過程不超過1分鐘。 業內人士指出,相關部門對二維碼的監管也是“一片空白”,注冊一家二維碼企業并不需要專業資質,制作二維碼也沒有任何規定,發布二維碼也沒有任何限制,整個行業處在一種自由化狀態。 “二維碼只是一個中介,在‘人人都能制作、印刷和發布’的狀態下,是否成為犯罪工具就看掌握在誰的手上。”國際關系學院信息科技系副主任王標說,二維碼是否藏有病毒,從外觀上無法辨別,用戶一旦掃了“藏毒”二維碼,就會導致隱私泄露、賬戶被盜刷等。 此外,二維碼也成為一些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記者在網上搜索到一條贏取優惠券的二維碼,用手機掃描后,發現這個二維碼中并無優惠券信息,顯示的是一家色情淫穢網站的網址。 安全漏洞明顯,亟待加強監管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作為一項頗有實用性的編碼方式,二維碼的普及看來是一種趨勢。然而,面對二維碼帶來的信息安全威脅,廣大用戶如何防護?監管部門如何堵塞安全漏洞? 王標建議,在“掃一掃”之前,廣大用戶應提高警惕,先核實二維碼的來源,要選擇正規企業、商家發布的二維碼,不要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同時,用戶需要安裝手機安全防護軟件,及時更新,以降低信息安全風險。 南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安全系主任賈春福表示,公安機關應當嚴厲打擊利用二維碼犯罪的行為,信息技術管理部門也要加強應對,鼓勵手機安全軟件企業,完善惡意網址云端數據庫,研發推廣帶有安全掃描技術的掃碼軟件,以遏制信息詐騙等行為。 “當務之急是出臺二維碼的使用標準,完善針對移動互聯網安全的法律法規。”王標說,對二維碼企業資質、認證、備案等予以明確規定,促進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 賈春福告訴記者,我們常用的二維碼都是日本研發的QR碼,是開源的、通用的。誰都可以生成,誰都可以讀取,相當于明文電報。一些特殊行業使用二維碼時,應該優先使用自主的、帶有密碼的二維碼體系,設置加密、解密的工具,防止信息泄露。 |
相關閱讀:
- [ 02-28]“二維碼”開會不只是為了節約5000張紙
- [ 02-27]“二維碼”營業執照從下月起全國啟用
- [ 02-16]出廠合格證上的二維碼掃描失敗 卡住新車上牌
- [ 01-25]北京煙花開售 主打環保“微煙”、掃二維碼看效果
- [ 01-22]福清微信公眾政務平臺 二維碼掃一掃掌握社區事
- [ 01-22]"群發拜年短信"引熱議 專家:關鍵要有誠意(圖)
- [ 01-02]上海:一商場400斤黃金1小時內被搶購一空
- [ 01-02]京停車新規實施首日 多家停車場管理員未配新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