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世界期待從兩會答卷中讀到什么
2014-03-01 12:34? 李學梅?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新華國際時評)世界期待從兩會答卷中讀到什么 新華社記者 李學梅 中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新一屆政府將提交上任一年來的首份“答卷”,這自然會引來全世界期待的目光。 世界對今年兩會的關注,用“普通并特殊著”來形容,或許恰如其分。 普通,指的是一種常態化的關注。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國際社會對兩會的熱情水漲船高,直至形成習慣,變成必然。尤其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鐵礦、汽車乃至星巴克咖啡、普拉達手袋等市場都會因中國的一個微小動作產生蝴蝶效應。近年來,許多海外人士根據自己所關心的問題,在從中國的兩會尋找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答案。 而特殊,指的是世界對中國改革的特別關注。如果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60項改革舉措,向世界傳遞了中國領導層“改革沒有完成時”的堅定決心,那么今年兩會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所處的歷史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新一屆領導人履職一年后,將首次作政府工作報告,回應各界對“改革將來時”的殷殷期待。 在世界關注的兩會議題中,被談論得越多,意味著影響越深,挑戰愈大。 ——環境問題。兩會前一場長時間、覆蓋廣的重度霧霾,使得這一問題愈發引人關注。環顧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幾乎都沒有避開“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問題是,面對經濟增長的巨大壓力,中國是否具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德國《商報》日前指出,雖然治理意味著痛苦的代價,但中國決心打破經濟增長與環境破壞的惡性循環,以鐵拳打擊空氣污染。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認為,中國制定的新政策正在尋求讓污染者無利可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一系列文件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令人眼前一亮。外國媒體和專家從中不約而同地看出了一個關鍵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年來,中國不斷用行動踐行著許下的承諾——簡政放權,變“管控”為“服務”。 |
相關閱讀:
- [ 03-01]馮小剛起底:兩會敢說敢言 傳身價10億
- [ 03-01]媒體調查兩會關注度 前五位均為民生話題
- [ 02-28]12歲女孩看兩會:“一群大人開的會吧”
- [ 02-28]一個北漂眼中的兩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 02-28]兩會即將召開 在美華人聚焦祖國政策動向和未來走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