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長高虎城:中國貿易仍面臨困難和挑戰
2014-03-01 20:23? 王希 雷敏?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并以4.1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在全球經濟波折不斷,外貿傳統優勢逐步弱化的情況下,我國能否坐穩這“頭把交椅”?貿易大而不強的問題如何解決?記者就此采訪了商務部部長高虎城。 問:您怎么看待中國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答:這是我國對外開放歷史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從歷史上看,我國對外貿易始于先秦,盛于宋元,衰于晚清,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5年的快速發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可以說創造了世界貿易發展史上的奇跡。 30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幾乎每4年翻一番,是100多年來首次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發展中國家。橫向比較,我國對外貿易從1000億美元邁上1萬億美元臺階,只用了16年時間,而美國用了20年,德國用了25年,日本、英國分別用了30年;從1萬億美元邁上2萬億美元臺階,我國僅用了3年,美國、德國分別用了8年。 作為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我國的外貿發展并沒有成功的先例可循,而是從基本國情出發,在開放和競爭中求進步、謀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外貿發展道路。 問: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對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答: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調劑余缺、出口創匯,到新時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對外貿易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活躍的力量。1978-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4.1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4%。近年來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7%-20%,直接和間接帶動了國內1.8億人就業,創造了18%的全國稅收。 我國外貿發展根植于經濟全球化。目前我國已經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全世界都在享受著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商品。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每年大量進口也帶動了貿易伙伴的就業和發展。2008-2013年,我國累計進口商品和服務約10萬億美元,不斷發展的對外貿易,讓中國發展惠及世界。 |
相關閱讀:
- [ 12-09]中國貿易順差創五年最高 11月出口遠超預期
- [ 02-17]中國超美成全球最大貿易國 英媒稱實現乾隆遺志
- [ 03-01]商務部:201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 [ 02-27]福建省印發對外文化貿易通關便利化措施
- [ 02-26]文化部系統代表委員:要為文化發展建設建言獻策
- [ 02-25]海交會將設兩岸服貿交流對接專區 臺8行業設展區
- [ 02-25]成本翻倍售價減半 英國香蕉太便宜官方干預
- [ 02-25]中法經貿混合委員會第22次會議在巴黎舉行
- [ 02-24]中國1月對日貿易投資超預期 官方:不宜過度解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