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烏克蘭最新局勢、美國人權紀錄等答記者問
2014-03-01 22:36? ?來源:外交部網站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問: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了《2013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批評美國的人權和民主制度。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事出有因。美國國務院日前發表《2013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再次進行無理指責。 中國人權狀況怎么樣,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美國總是喜歡對別國的事情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對自己的問題卻只字不提,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我們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其他國家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交流,但堅決反對利用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 今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13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就是讓世人看一看美國這個想做“人權教師爺”的國家,其資質到底如何。 問:據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今天稱,對中方在二戰結束60 多年后才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抱有疑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中方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用意何在? 答:關于中國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已經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兩個決定”中說的很清楚。 我想強調指出,在二戰結束近70年的今天,在有的國家,有些人患有歷史健忘癥和選擇性失憶癥。他們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還在不斷參拜二戰甲級戰犯,這值得高度警惕。所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的這兩項決定恰逢其時,很有必要。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為抗戰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也不會忘記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正如同美國人民不會忘記珍珠港事件,俄羅斯人民不會忘記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歐洲人民不會忘記諾曼底登陸,猶太民族不會忘記奧斯維辛集中營。 我還想指出,日本在二戰中是加害方,也是戰敗國。但是在每年8月15日,也就是日本戰敗投降的周年日,日本都要搞所謂的“紀念活動”。中國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方,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勝國,當然有理由名正言順地悼念死難的同胞,紀念抗日戰爭取得的勝利。 |
相關閱讀:
- [ 03-01]新聞背景:烏克蘭政權更迭以來局勢演變回顧
- [ 03-01]烏克蘭臨時政府防長稱俄羅斯再向烏增兵6000人
- [ 03-01]烏克蘭遭解散特種部隊集結并設卡阻擋烏軍
- [ 03-01]烏克蘭南部局勢趨緊 各方呼吁保持克制
- [ 03-01]烏克蘭克里米亞共和國總理期待俄給予財政援助
- [ 03-01]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局勢緊急磋商 未做任何決定
- [ 03-01]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局勢緊急磋商
- [ 03-01]趙鳴文:歐美強推烏克蘭血腥“顏色革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