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荒唐的名為“鬼魂探測器”的手機娛樂應用軟件(APP)在辦公室白領間爆紅,據說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探測周邊的“鬼魂”,引得微信朋友圈吐槽無數。網友“龍兒格格”留言說:“大家都在玩那個掃描鬼的APP。有個姑娘掃出家里有200多個,我不由自主地腦補出了一個貼面舞會。”還有網友將探測到的“鬼”圖放到網上。 盡管軟件開發團隊在下載頁面聲明,此程序“只為娛樂”,但也確有網友聲稱“被嚇到”。與此同時,爆紅APP的病毒式傳播及其背后隱現的屌絲經濟,成為業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 白領圈流行手機“抓鬼” “我看《星你》,老公忙著抓鬼,說是有一只9歲的沒抓到,跑太快了……”網友“小白姐”的朋友圈爆出當下最流行的兩個話題,除了那部韓劇,就是名為“鬼魂探測器”的抓鬼軟件。 “小白姐”曬了幾幅在家里探測到的所謂“鬼”圖——手機屏幕上顯示有人形灰黑色物體,屏幕右上角還會顯示出“鬼魂”的類型、年齡和頻率等信息。一個名為“幽靈”的“鬼”顯示年齡為223歲,頻率為0.2352。 雖然開發團隊在“鬼魂探測器”應用的官方下載頁面上標明“超自然的事實是沒有科學驗證,這個程序是為娛樂”,仍有網友表示“被嚇到”。網友“雯雯”說,她身邊的很多朋友最近都在玩“抓鬼”,她也下載了軟件。周五晚上一個人在家,對著周圍掃了一遍,掃出一個影像,結果就睡不著了,“明知道是娛樂,可還是不由自主地聯想。” “抓鬼”軟件開發并不難 供職于東軟的高級咨詢顧問邢雷表示,“抓鬼”軟件設計原理十分簡單,“用戶啟動軟件打開攝像頭掃描,手機上的傳感器會確定用戶方位信息,然后程序會隨機設定一個方位作為鬼魂的方位,當你轉到這個方位的時候,手機屏幕上就會顯示出‘鬼’影。” 邢雷介紹說,“所謂鬼影就是膠片重疊技術。開發者預先設計制作好幾張‘鬼’形照片,用戶開啟攝像頭時便隨機疊加到手機成像中,類似于曾流行過的很多藝術拍照軟件。電流聲和發現‘鬼魂’時的提示音以及一些信息數據,無非是為了營造出恐怖逼真的效果。” 記者搜索應用商店發現,名為“鬼魂探測器”的同類軟件還有很多,網上也有此類探測儀器售賣。記者登錄某購物網站,發現有30多家網店在銷售該類探測儀,價格不一,最貴的一款“尋龍尺+占卜棒+鬼魂探測儀”專家版標價高達2800元,但月銷量顯示為“0”。 APP流行現“屌絲經濟”效應 從“唱吧”到“魔漫相機”、“我查查”、“找你妹”,再到“鬼魂探測器”,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款APP爆紅。邢雷認為,這些APP之所以流行,除了好玩和滿足用戶好奇心外,社會化分享、病毒式傳播才是它爆發式增長的主因。 官方信息顯示,“鬼魂探測器”早在2013年3月就出現在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中,但直到2014年2月份才走紅,這正符合病毒式傳播過程的S形曲線。 沈陽工業大學營銷學教師趙巍認為,“類似‘唱吧’、‘魔漫相機’等定位大眾化的APP大行其道,背后隱現的正是‘屌絲經濟’。”她認為,在移動互聯網主流用戶的年輕群體中,“高富帥”只是一小部分,“屌絲”才是主流中的主流,“他們追求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對價格、性價比等比較敏感,基本不愿意在APP上花什么錢,卻成了APP最廣泛而堅實的傳播力量。”記者高薇 |
相關閱讀:
- [ 03-03]網曝打車軟件能"空手套白狼" 部門:不可能
- [ 03-03]網曝打車軟件能“空手套白狼” 監管部門稱絕對不可能
- [ 03-03]山東威海千余出租司機涉騙單 被打車軟件封號
- [ 03-02]“招安”打車軟件是一種共贏
- [ 03-02]廈門計劃將打車軟件納入統一監管 接入電召平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