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議以長效機制破解“大城市病”
2014-03-03 18:00? 王宇、劉奕湛、張藝?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瑜輝 |
分享到:
|
“限招”之后如何出招——代表委員建議以長效機制破解“大城市病”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王宇、劉奕湛、張藝)“限招”之后如何出招?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就如何建立長效機制破解“大城市病”開出了藥方。 大家普遍認為,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以人口擁擠、交通堵塞、住房緊張、公共環境惡化為“病癥”的“大城市病”,是我國在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成長的煩惱”,僅靠一些限制手段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應該從出臺配套措施、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破題。 由于小客車限行、限號,不少私家車主不得不在上下班高峰期加入擠公交、擠地鐵的乘客大軍,進而又加劇了公交、地鐵的壓力。對此有代表認為,在對私家車限號的同時,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大配套建設,把精力放到優化道路設計和發展公共交通上來。 “不少大城市在基礎路網建設、公共交通設施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在改造基礎路網和完善公共交通設施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建議。 “與其頻繁出臺各種限行措施,不如老老實實地反思現行城市規劃和道路設計的缺陷,扎扎實實地將精力和財力花在公共交通的發展上,花在交通規劃和道路建設的補課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大學法學教授楊震說。 “在限購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不佳的背景下,必須要有緩解樓市供需矛盾的配套舉措。”在談到限購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政府應加快保障房、廉租房建設,以減輕樓市壓力。 也有代表委員認為,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城市規劃不合理等問題,因此下一步應在提高城市規劃方面下功夫。 “權宜之計過后,更要找到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認為,我國出臺限行、限購的城市,都是人員密集度高、城市功能過于集中的地區。應借鑒歐美經驗,大量建設衛星城,將主城區的功能分散,從而減少主城區交通和住房壓力。 賈康委員認為,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不均衡、區域發展不協調,使得人口大量聚集在少數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這是導致交通擁堵、房價畸高、各類城市資源緊張等問題的根源。從長遠看,只有實現了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形成錯位互補的城市集群,才能破解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帶來的“大城市病”難題。 |
相關閱讀:
- [ 03-03]蔣秋桃代表建議建立第三方監督等制度遏制過度醫療
- [ 03-03]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在福建全國人大代表抵京
- [ 03-02]代表委員問診醫療“三大難”:掛號難、醫患愁、醫保累
- [ 02-25]2014年全國兩會
- [ 04-11]泉州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 [ 04-11]省工商聯傳達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 [ 04-11]福州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 [ 03-22]省政協召開常委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