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華調查:“十連增”后如何保障“中國飯碗”?
2014-03-04 11:55? 分享到?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黃曉夏 |
分享到:
|
“中國糧”急需突破土壤退化、農民撂荒、耕地占用三大制約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我國糧食生產在基礎設施落后等傳統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又面臨生態環境惡化、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耕地占用持續增加等新的制約因素。 全國人大代表孫斌表示,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農田掠奪性經營以及化肥農膜等長期大量使用,導致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嚴重,水源污染加重,嚴重影響糧食的質量和效益。 據統計,我國全年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頃48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每年農藥實際利用率僅30%左右,未被充分吸收的化肥農藥至少讓10%的耕地受到明顯污染。現在“北大倉”的黑土地,表層黑土已經由開墾初期七八十厘米到一米的厚度,減少到目前的二三十厘米。在一些嚴重的坡耕地,黑土層逐漸消失,有機物質含量已經很低。 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說,農民打工收入大幅提高,大部分農民種田是保口糧,不是保增產。“辛辛苦苦忙一年,不抵一月打工錢”。隨著沿海產業不斷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大量耕地出現非農化使用潮。 此外,我國也是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情況變化很大,溫室效應導致極端性天氣增加。2013年夏秋之際,黑龍江省發生特大洪水,農田受災面積近4000萬畝,其中農作物大面積絕產絕收,洪澇等自然災害直接影響黑龍江省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
相關閱讀:
- [ 03-04]全國兩會現場:界別不同 愛心相同
- [ 03-04]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之際訪駐福建全國政協委員
- [ 03-04]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成立 尤權為團長
- [ 03-03]全國政協開幕大會為云南暴恐事件遇難者默哀
- [ 03-03]唱衰中國經濟不僅別有用心而且注定失敗
- [ 03-03]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平衡增長與改革
- [ 03-03]代表委員聚焦互聯網帶來的“鯰魚效應”
- [ 03-03]王家騏代表:中國應設立面向全人類的科學技術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