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改革把涉法涉訴的信訪納入法治軌道
2014-03-04 11:59?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黃曉夏 |
分享到:
|
2014年3月4日11:00,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美國有線新聞網記者]我們每天都有機會聽到有關上訪者的一些悲慘遭遇,我們也經常能聽到中國老百姓通過寫信或者示威的方式,抱怨官員濫用職權,讓他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使得他們的人權、社會和民事權力受到侵犯,為什么他們只能被迫選擇上訪,而不能通過法院或者現行的司法體制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中國在解決這一問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有可能取消信訪的制度? [傅瑩]信訪在中國是一個很獨特的制度安排,應該說這些年它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對于上下溝通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矛盾也更加復雜。所以,我們的信訪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壓力或者挑戰,對信訪工作要進一步改善,這一點從政策上、從改革上已經提出許多改進的路徑。 其中與人大關系比較大的一點,通過改革要把這些涉法涉訴的信訪納入法治的軌道。在中國我們通稱“民告官”,從法律上講有兩條途徑。第一條是行政訴訟法,這是20多年前制定的。這部法律為百姓維護自身的權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當然,這20多年來可以看到這部法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查研究。從調查的結果看,比如這些年行政訴訟案件原告的勝訴率明顯下降。另外,也確實存在著行政部門不愿意當被告、法院不愿意受理的情況。群眾也反映說不敢告、告也告不贏,結果就是讓大量的涉法涉訴案件進入到了信訪的渠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對行政訴訟法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修訂,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排除對“民告官”各種各樣的阻礙。在修法的過程中,也會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 第二條是行政復議法,這是15年前制定的。理論上講,這是一個更加便捷的救濟渠道,但是從執法檢查反映的情況看,作用也還是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比如在有的地方、在基層,人們好像沒有聽說過有這部法律的存在。所以,人大常委會把對這部法律的修訂也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中。我們修訂這兩部法律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監督行政權力,也就是我們說的“要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通過這樣的改進能夠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更好地維護我們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謝謝! |
相關閱讀:
- [ 03-04]全國兩會現場:界別不同 愛心相同
- [ 03-04]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之際訪駐福建全國政協委員
- [ 03-04]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成立 尤權為團長
- [ 03-03]全國政協開幕大會為云南暴恐事件遇難者默哀
- [ 03-03]唱衰中國經濟不僅別有用心而且注定失敗
- [ 03-03]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平衡增長與改革
- [ 03-03]代表委員聚焦互聯網帶來的“鯰魚效應”
- [ 03-03]王家騏代表:中國應設立面向全人類的科學技術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