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俄羅斯付出代價?沒那么簡單” “3月1日黃昏,俄軍裝甲車在克里米亞街頭的照片在全世界引發一個簡單而又令人恐怖的問題:普京還會做什么,誰能阻止他——如果說還有人能阻止他的話?”美國《德羅斯新聞論壇報》2日悲觀地問道。美國“新共和”網站的一篇文章似乎可以作為答案:“普京的克里米亞戰爭很快將擴至東烏克蘭,沒有人——包括美國和北約——能阻止普京。”這篇文章稱,“為什么普京這么干?因為他能。”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朗姆對《洛杉磯時報》說,普京已做好應對國際反彈的準備,且在他看來不會付出多大代價。《洛杉磯時報》援引五角大樓一名高官的話稱,還沒有收到白宮征詢軍事選項的要求,美軍在歐洲的態勢沒有變化。 “讓俄羅斯付出代價?沒那么簡單。”《紐約時報》2日報道稱,奧巴馬總統警告俄羅斯,軍事干預烏克蘭“將付出代價”。但是,美國要施加壓力,可行的選擇少之又少,歷史顯示,在涉及其自身利益時,俄羅斯一直愿意忍受任何此類后果。報道回顧說,2008年8月的格魯吉亞戰爭期間,布什政府內部曾討論采取強力行動,包括轟炸羅基隧道以阻止俄軍或向格魯吉亞提供“毒刺”防空導彈。最終結果是,布什政府不愿意冒對抗升級的風險。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海斯伯格對《洛杉磯時報》稱,如果普京通過軍事介入成功欺凌烏克蘭而沒有遭到外國的有效抵制,這將被全世界視為對西方的羞辱。俄國際文傳電訊社2日則援引法國著名地緣政治專家紹普拉德的評論稱,西方政治家支持烏克蘭政權更迭,但從來不考慮玩火可能造成的后果,反而對俄羅斯的“火氣”不滿。這些“縱火狂”應當對烏克蘭的混亂負主要責任。 俄羅斯《觀點報》說,對西方政客來說,烏克蘭只是地緣政治游戲的一顆棋子,而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事關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圍繞烏的戰爭不會爆發。該報稱,當前形勢下,美國的軍事優勢無法發揮作用,俄羅斯是核大國,與俄交流不能用最后通牒的口吻;美國也無法說服本國民眾為烏奔赴戰場;更重要的是美國在世界上的聲譽已經因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而一落千丈。【環球時報駐烏、俄、美、德、加記者 蕭雅文林雪丹 蕭達 陶短房 青木 柳直 汪析】 |
相關閱讀:
- [ 03-04]日美財長就援助烏克蘭保持密切對話達成共識
- [ 03-04]美宣布暫停與俄軍事合作 促俄令烏克蘭危機降級
- [ 03-04]潘基文稱聯合國已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做好準備
- [ 03-04]俄羅斯與烏克蘭緊張角力 安理會外交交鋒白熱化
- [ 03-04]媒體:俄羅斯自信西方不會對俄制裁 美只“做樣子”
- [ 03-04]俄羅斯黑海艦隊:不存在攻擊烏克蘭駐軍計劃
- [ 03-04]俄羅斯黑海艦隊否認向烏克蘭軍人發最后通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