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街頭政治不一定帶來民主 反腐需體制改革
2014-03-04 17:26:27??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3月4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4日發表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馬克·馬佐爾的署名評論文章稱,街頭政治不一定能帶來民主,還有可能引來新形式的暴政。示威并不能有效地終結腐敗,終結腐敗需要的是體制改革,這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 評論稱,從埃及解放廣場,到伊斯坦布爾的加濟公園(Gezi)抗議,再到如今的基輔、加拉加斯、薩拉熱窩和曼谷,人們紛紛涌上街頭,追究政府的責任。可是當暴君退場,接下來又該怎樣? 自從法國大革命爆發以來,犬儒主義者就一直喜歡預言:街頭暴力沒有好結果。他們以“雅各賓專政”(Reign of Terror,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恐怖統治——譯者注)為例,說明以“更大合法性”為名義推翻合法統治者的結局,并列舉出拿破侖的例子,稱用武力去締造民主制度的企圖往往帶來暴政。他們質疑,那些抗議人群到底是一群自治的個人,英勇地集合到一起;還是一群愚蠢的被誤導的棋子,投入一場自己不甚了解的權力斗爭?要么把街頭抗議貶損為暴民統治,要么將其美化為人民意愿——兩者之間有區別嗎?有什么區別呢? 如果說民主還有什么內涵的話,抗議的權利肯定是其核心內容。剝奪抗議者向往真正政治變革的權利,將使抗議本身變成空洞的形式。例如,占領華爾街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但活動分子無法更深遠、更持久地改變銀行的運營方式,標志著這場運動的失敗。然而,當街頭抗議產生切實的政治影響時,它必須考慮后果。 過去幾周,有多少亞努科維奇的抗議者思考過推翻他以外的事情?對腐敗的憤怒在過去幾年催生了無數集會,尤其是在緊縮和高失業率加劇貧富差距的情況下。但示威并不能有效地終結腐敗。終結腐敗需要的是體制改革,它將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基本上無影無形,缺乏戲劇場面;它是街頭抗議的對立面,街頭抗議追求的是盡可能公開、戲劇化、立竿見影。開羅和基輔市中心抗議民眾的共同點是他們的背景高度多元化。但這一特點也解釋了,他們為何不能締造持久的政治未來。 報道認為,列寧主義的根本觀點仍然成立:沒有組織,什么也干不成。波蘭團結工會之所以轉型為波蘭政壇長期存在的力量,是因為其領導人明白“組織起來”的必要,而且其工會活動的根源讓它從一開始就擁有了組織結構。穆巴拉克被推翻后,明白如何利用埃及政壇新階段的不是解放廣場占領活動的任何一位領導人,而是穆兄會。 這就是為什么“烏克蘭人民”之說是毫無意義的廢話,為什么西方應當反思其過去所稱的“民主轉型”的陳舊觀念。“民主轉型”一詞本身的暗示意義是:我們只需要等待終將到來的美好結局就行了。但一些轉型走錯了方向,一些轉型根本沒有帶來重大變革。多年前,保守派的英國理論家邁克爾·奧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批評了他所稱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易犯的毛病”——即認為只要推翻暴君,就可迎來自由的綻放。“阿拉伯之春”令人沮喪的結局表明這種觀點是多么站不住腳。 評論總結說,推翻暴君有時確實能帶來自由。但有時候,它只能引來新形式的暴政。如果革命者既熱愛自由,又能有效地組織起來,開展長期的政治斗爭,那么革命將迎來美好的結局。如果人們在革命中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受外部干涉,那就更好了。如果缺乏上述兩種條件,那么我們很難對革命的結果寄以厚望:在類似近期基輔那樣的歡快時刻之后,尾隨而至的必然是長期、艱難、混亂的斗爭。 |
相關閱讀:
- [03-04] 美宣布暫停與俄軍事合作 促俄令烏克蘭危機降級
- [03-04] 烏克蘭危局致油價上漲 全球股指普遍下跌
- [03-04] 媒體:俄羅斯自信西方不會對俄制裁 美只“做樣子”
- [03-04] 日美財長就援助烏克蘭保持密切對話達成共識
- [03-04] 俄羅斯與烏克蘭緊張角力 安理會外交交鋒白熱化
- [03-04] 潘基文稱聯合國已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做好準備
- [03-04] 俄羅斯黑海艦隊:不存在攻擊烏克蘭駐軍計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