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挺:多數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崩潰論”嗤之以鼻
2014-03-04 21:5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海外有關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言論就不絕于耳。盡管崩潰論者的預測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但不妨礙他們前仆后繼,屢敗屢戰。我在國際投行工作,常常需要和這些中國悲觀論者和崩潰論者辯論,對此有切身的體會。在我看來,近年來“中國經濟崩潰論”思潮的背后有以下幾個主要動因: 一是經過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確累積了不少問題和矛盾,如環境污染和產能過剩加劇,債務水平和影子銀行發展過快,貧富差距過大,投資占比過高,部分地方房地產畸形發展等。其中又以這幾年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快速增長為大家所擔心。 二是2008年以來,包括美國和歐元區在內的許多經濟體發生了嚴重危機,很多觀察者認為中國很難是個例外。這次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是從一些歐美國家的信用擴張、地產泡沫和影子銀行泛濫開始的,繼而引發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債務危機。而我國經濟在2008年后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增速有所放慢,但還未發生嚴重危機。可是有些人認為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很有可能是下一個跌倒的多米諾骨牌。 三是樹大招風,中國經濟對其他國家的巨大影響引發了眾多關注,而對中國經濟問題的關注又容易導致崩潰論的形成。一方面,中國經濟實力近10年來飛速上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與美國的差距不斷縮小;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場是非常復雜的,多空經常交鋒,雙方都需要爭取話語權來影響市場。這種情況下,中國因其龐大的體量和影響力往往成為多空雙方爭論的焦點。俗話說語不驚人死不休,爭論時“中國經濟崩潰論”也就隨之出現。 我詳細講述中國經濟崩潰論發生的原因和背景,目的無非是探討我們應對此類崩潰論的態度和辦法。首先,我們應該拒絕形形色色的陰謀論。有些媒體往往不厭其煩地列舉某些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的看空觀點來證明這種陰謀論,似乎海外投行的每一次看空都是一場用來操縱市場獲取暴利的精心策劃。有些媒體甚至將一些看空中國經濟和股票市場的觀點看成是西方敵對勢力顛覆中國的舉動。我認為這些自我矮化缺乏自信的做法完全沒有必要。 事實上,海外金融市場上看好中國的聲音也很多,國際投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平均來講甚至經常高于國內券商。我認識的大型國際投行的經濟學家,絕大多數對“中國經濟崩潰論”嗤之以鼻。 此外,以我多年的體驗,國際投行雖然也有一些被查處的違規行為,但這幾年的趨勢是合規愈來愈嚴厲,尤其是在研究和其他業務之間的防火墻方面是極為嚴格的。因此,有些媒體繪聲繪色描繪的國際投行唱空和交易之間的頻繁合謀是沒有可能的。 然后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市場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危機,所以在危機的預警,防范和處理方面畢竟累積了很多經驗和教訓。誠然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近年來經歷了幾十年未遇的危機,表明他們的經濟模式和制度絕對不是完美的。 海外對中國經濟的一些負面看法,有些的確是因為不了解中國國情而做出的錯誤判斷,有些是投資者企圖影響市場,有些甚至是嘩眾取寵,但有些也可供思考借鑒。作為一個后來居上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吸取,經驗我們更應該學習。 我對中國經濟是否會崩潰的個人看法是,這幾年中國股市疲軟,并不是西方惡意唱空的結果。歸根結底,這還是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較為低迷,一有風吹草動,市場就應聲下跌。 解決信心的問題,一要認識到中國經濟基本面中健康的、有活力的部分,切勿妄自菲薄;二要正視多年來累積的問題,積極推行各項制度改革,取百家之長,補己之短,在改革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以改革來不斷發掘我國的增長潛力。 基本面上,盡管我國非金融實體的債務總額過去幾年上升較快,但我國是一個儲蓄大國,債務中以人民幣計價的內債占絕大多數,所以不易發生債務和貨幣危機。同時,我國有充足的空間增加負債來維持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也有充足的空間剝離地方政府的壞賬。 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確發展很快,局部地區供應量過大,偶爾也有“鬼城”出現,但從全國來看,我國還處于城市化的早中期,大部分農民工在所工作的城市沒有獨立的居所,每年還有7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潛在需求量龐大。 基礎設施方面,未來中國的城市化還會持續拉動基建,而我國也迫切需要加強在環境保護,污水處理和公共交通設施等方面的投資。 改革方面,若能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簡政放權,開放壟斷行業,保護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各種產權,改革科研體制,促進創新,理順財政金融體制,那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崩潰,反而會進一步崛起,實現中國夢,真正成為一個發達經濟體。(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 |
相關閱讀:
- [ 03-04]英媒:“唱空中國經濟論”站不住腳
- [ 03-04]媒體盤點31省區GDP含金量:滬京粵連續三年蟬聯前三
- [ 03-04]干部選拔任用將告別唯GDP政績觀 更重以德為先
- [ 03-04]企業“年檢”改“年報”,一字之差的含金量
- [ 03-04]全國兩會熱議榜:反腐、民生和高房價連續6年列前三
- [ 03-01]打造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第二季:穩中求進 穩中向好
- [ 02-26]我國公務員到底多不多
- [ 02-18]業內人士:地方政府更依賴賣地 降房價決心大打折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