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會回應外界“焦慮”
2014-03-05 22:59? 姬少亭 王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姬少亭 王文)5日今年兩會新聞中心召開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正面回應記者所提的外界種種“焦慮”。 “焦慮”一:“唱衰”中國經濟 第一個提問就提出最大焦慮:“唱衰”中國經濟。“海外機構和媒體近期紛紛唱衰中國經濟。您認為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危機和衰退?” 徐紹史說,他也注意到,最近境外有些機構、媒體這方面的觀點和報道。 他列舉大量數字回應,“2013年GDP增長了7.7%,CPI上漲2.6%,就業1310萬,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7.7%的發展速度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橫向比較也是最快的,中國經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徐紹史表達了中國直面問題的態度。“我們不回避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總的講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基于困難和問題,他提出今年宏觀調控的具體做法: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活力;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推進,釋放巨大需求;創新驅動,大大增強發展后勁;宏觀調控的經驗、韌性和定力一定會創造很好的條件。 “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他用八個字總結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開局良好,前景更好”。 “焦慮”二:如果經濟觸及底線? 5日上午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這個下限到底在哪兒?政府對GDP增長能夠容忍的底線是多少?一旦我們的經濟觸及了這個底線,我們能有什么樣的方法來應對經濟的下滑趨勢?”中央電視臺記者發出一連串提問。 徐紹史坦言去年中國所面對的壓力:“去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面臨的復雜局面是近幾年少有的,而且形勢確實復雜嚴峻。” 他直接回答了這個區間的具體位置:“上限就是物價總水平不能突破3.5%左右,下限就是經濟增長不能滑出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不能少于1000萬。” 對于今年的宏觀調控工作,他點明將會更加注重預判,并使用比喻的語言表達出發改委要“準備好政策的‘工具箱’”。 他表示,發改委將面對經濟穩定增長、發生波動、出現下行趨勢等不同局面時,使用不同策略應對,持續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 “焦慮”三:香港未來地位 香港大公報記者在會上提問:“去年上海自貿區設立后,香港一直有一種擔心,覺得上海自貿區會不會影響到香港自身的競爭力和動搖香港的地位?您對這種擔心有何回應?” 徐紹史告訴香港記者,中央政府對香港和澳門經濟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十二五”規劃當中,已經開始把香港和澳門單獨列了一章,跟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銜接,在“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中,正在跟特區政府溝通,繼續把港澳作為單獨的一部分來考慮。 “特別要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以橫琴的開發建設為契機來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他強調。 徐紹史具體列舉了“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這兩個正在建設中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表達進一步推動雙向合作的期待。 “中央政府在內地搞各種自貿試驗區過程中,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他說。 |
相關閱讀:
- [ 02-27]2014年中國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
- [ 03-02]全國兩會新聞中心今天正式啟用
- [ 02-27]胡錦濤主席會見連戰一行 全國兩會新聞中心啟用
- [ 02-27]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
- [ 03-02]記者提前帶您走進兩會新聞中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