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人才過半租房居住,擁有自己住房和與父母親戚同住的各占約四分之一。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近日發布,調查顯示,租房成為青年解決住房需求的最主要途徑,其中民企職工住房條件最差,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由于收入低還“要面子”導致租房壓力大。 青年人才中租房比例高達52.2% 進行本次調查的課題組認為,住房已經成為青年最關注的社會話題,調研重點對象為: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齡在16周歲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大學專科以上的在京工作青年群體,包括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具體包括私民營企業青年職工、國企和集體企業青年職工、事業單位青年職工、黨政機關青年、外企青年職員五類子群體,自2013年4月起,累計召開座談會8場,發放問卷5000份。 調研報告顯示,青年人才主要通過三種方式解決自己的住房需求:居住自有住房(占比23.5%)、與父母親戚同住(占比24.3%)、租房居住(占比52.2%)。調研報告中的租房居住,包括租住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單位集體宿舍等情況。數據顯示,租房是青年解決住房需求的最主要途徑,居住狀況相對較差,租房市場侵權現象嚴重。 租房居住者和與父母親戚同住者的比例相加達76.5%,他們都存有獲得自有住房的潛在需求,報告認為,如此巨大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因此應該著力改善非自有住房群體的住房環境與居住條件,縮小與自有住房群體的生活差距,適度延緩其對自有住房剛性需求的急迫性。 八成外來非京籍青年租房住 根據生源地和戶籍狀況,課題組將青年人才劃分為三類:一是本地京籍青年,即生源地為北京、畢業后仍在京工作的青年;二是外來京籍青年,即生源地為京外,因戶口遷移而獲得北京戶籍的青年;三是外來非京籍青年,他們的戶籍和生源地都在京外地區,也是平常所說的流動青年。 調查數據表明,就本地京籍青年而言,主要通過與父母親戚同住的方式解決其住房問題,占比達54.2%。外來京籍青年有40.6%的人居住于自有住房之中,有51.4%的人租房。外來非京籍青年有80.7%租房,能夠居住在自有住房之中的比例僅為13.2%。 |
相關閱讀:
- [ 03-03]計生困難戶一家蝸居14平米 將住進廉租房
- [ 02-27]騙子租房冒充房東 騙走新租客7000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