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首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力促金融生態健康發展
2014-03-06 11:55? 韓喬?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張遙、葉前、賴雨晨)29歲的北京白領楊青峰沒有想到,他每天早晨醒來打開手機、查看前一天收益有沒有多出幾毛錢的事兒,有一天也會被寫入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去年6月上線的中國首支互聯網貨幣基金“余額寶”,用半年多時間在中國擁有了8100萬用戶,超過了中國股民,基金規模逼近5000億元——這相當于中國其他貨幣基金的總和。 不僅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網易等中國排名靠前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金融產品服務,爭搶此前并不被傳統金融機構重視的草根用戶。 很快,被數萬元起步的銀行理財門檻阻擋在外的網民用鼠標投票,開始了活期存款搬家,一塊錢起買的互聯網貨幣基金像團購一般,匯聚了數以千萬計網民的閑散資金,再由金融機構操盤投資。以余額寶為例,92%資金投向銀行同業存款,這讓網民的資金能獲得大約十倍于活期存款的收益,一時間,理財成為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貨幣基金,P2P網絡貸款、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業務也在快速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互聯網金融增加百姓投資渠道、提高社會金融服務水平、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推進利率市場化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潘功勝同時表示,互聯網金融交叉性強,監管規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要鼓勵創新與發展,但同時要完善和規范監管,明確監管主體,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事實上,贊譽與爭議一直伴隨著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高速增長。就在兩周前,電視臺評論員批評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建議取締,將有關余額寶的輿論論戰推至高峰。而P2P平臺接連曝出跑路、倒閉事件,以及部分網絡理財產品涉嫌違規宣傳高收益,都使互聯網金融招致反對者質疑。 “我認同互聯網金融有風險。而且金融一旦出現大的風險,會是災難性的,所以我也很認同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做他們該做的風險防范措施。”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認為,應堅持鼓勵創新與防范風險并重的原則,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規范和健康發展,通過市場參與主體提供多層次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除了風險防控,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另一個爭論在于,現有的“錢生錢”模式是否真正有利于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實體經濟發展有多大好處。 “現在看到的互聯網金融確實是在金融營銷這個層面,只是做到了讓消費者可以更方便地去嘗試。真正觸及金融產品創新,我們現在說實話是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既沒有這方面的牌照,也沒有對這個行業有那么深刻的理解。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個過程。”李彥宏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并非對立。更進一步看,發展互聯網金融恰恰是符合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決議。 “互聯網金融對擴大金融供給、微型金融的發展是有好處的,我們對這個事情持非常支持和開放的態度。”潘功勝說。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外部監事梅興保看來,如何讓互聯網金融不僅僅是錢生錢,而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是對于監管是一個新的課題。 “可以考慮讓這些互聯網金融的資金來對接項目,比如新能源汽車項目,綠色環保項目,當然這些企業要選準,因為企業使用互聯網資金的成本比較高,要給這些企業一些扶持,讓他們用得起,我們也希望在這些方面能看到很好的創新的案例。”梅興保說。(參與采寫:韓喬) |
相關閱讀:
- [ 03-06]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微積金的專業致勝之道
- [ 03-06]專業汽車投融資平臺悄然上線,互聯網金融再增弄潮兒
- [ 03-05]互聯網金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 03-05]互聯網金融入政府工作報告 普惠金融迎發展新機遇
- [ 03-05]委員聚焦互聯網金融 周小川:余額寶肯定不會取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