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良好生態是最大本錢 應加快南水北調
2014-03-06 12:24:3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分享到:
|
“生態就是生產力、就是執政力、就是競爭力。巫山的優勢在于生態,同時出路也是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巫山最大的本錢、最大的希望,無論犧牲多少GDP也換不來的。”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巫山縣委書記何平說,生態立縣戰略是巫山的立縣之本。 早在2012年4月,地處長江三峽庫區的巫山就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去年,重慶市劃分五大功能區域,巫山被納入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這一區域既是三峽庫區,又是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既要保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又要加快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任務重、壓力大。 何平介紹,近年來,巫山積極探索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投資10億元實施的“綠化長江·重慶行動”和天然林保護、庫周消落帶治理等工程,完成長江、大寧河流域周邊綠化84萬畝,栽植各類苗木4355萬株,森林覆蓋率達52%。 同時,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圍繞特色資源稟賦,不遺余力發展綠色旅游、效益農業和生態工業,壯大培育生態經濟。在生態工業經濟體系上,力爭5年后累計完成工業投入200億元以上,發展企業2500家,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以上。在建設特色效益農業高地方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每年整合資金1.2億元以上,建設以烤煙、糧油、柑橘等十類特色產業為重點的規模化生產基地200萬畝,打造黨參、脆李、蔓青菜等特色農產品品牌。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次兩會期間,何平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他說:“因為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占全國總量的81%,是中國水資源配置——南水北調水源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生態補償機制之下,何平提交了5個方面的建議:一是落實碳排放補償機制,量化長江流域清潔空氣供給費用補償;二是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并選擇中線供水方案,讓長江中上游清潔水資源更好地惠澤民生;三是建立下游經濟發達地區反哺中上游欠發達地區機制;四是提高效益林補償標準;五是繼續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加大退耕還林補償力度。(本報記者 鄧俐) |
相關閱讀:
- [ 03-06]人大代表吁重典治違建 違法新建改建最高判七年
- [ 03-06]人大代表郭紅梅:“二胎”啟動后應關注女性權益保護
- [ 03-06]人大代表袁仁國:高端白酒行業應更重視個人市場
- [ 03-06]人大代表熊群力:將推新一代代國產工業防火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