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不能只有投入沒有收入”——代表委員把脈“三農”問題
2014-03-06 15:41: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宗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農業大省的代表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目前“三農”問題仍比較突出,表現在種糧收益下降、土地肥力破壞嚴重以及農村經費不足等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說,現在種糧只有投入沒有收入。以吉林省為例,去年農業生產投入730多個億元,占整個省財政的29.3%,但收益只占財政收入的0.4%,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種糧不能只有投入沒有收入,一定要調動糧食主產區的積極性。”王儒林建議,國家應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利益補償力度,同時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的信息化水平,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提高耕地質量,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全國政協委員車黎明說。這次兩會,車黎明帶來的提案就是關于農業生態保護的問題。 在車黎明看來,耕地質量的下降與化肥施用量過度有直接關系,一定要改善糧食主產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改變耕地越來越貧瘠的現狀。他建議,可以在糧食主產區進行生態農業生產試點,通過提高種糧科技水平,使用輪作、間作或休耕辦法等,逐漸修復不斷惡化的農業生態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孫立榮表示,近年來農村發展遇到了經費瓶頸。以她所在的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為例,2013年國家撥給縣里的村級經費是1270萬元,但支出了2558萬元,正好是一倍。 “由于經費不足,也出現了‘沒錢干事’的尷尬。”孫立榮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例,她建議加大對農村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解決村級經費不足的問題,對村里的專項性工作和項目建設追加一定的經費,使農村基層工作人員有錢干事。 此外,她介紹,目前一些農村地區出現公益設施“三不管”現象,困擾著農村的健康發展。“‘三不管’就是指,地方政府無法管,基層組織無力管,受益農民不愿管。”孫立榮說。 這其中既有產權不清晰的問題,也有重建輕管的意識問題。她建議盡快制定農村公益設施管護維修辦法,成立管護維修的隊伍。 |
相關閱讀:
- [ 03-06]兩會小清新女翻譯 盤點近年兩會女翻譯
- [ 03-06]兩會關注:“中國式”養老,錢從何來?
- [ 03-06]浦城供電公司確保"兩會"期間電網運行安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