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3月6日文章,原題:要錢還是要命:煤礦工人的困境折射中國的處境 40年的挖煤生涯讓這名礦工患上肺結核,所在村莊水資源枯竭,但像中國一樣,他仍依賴這種資源獲得經濟收入。 “如果我種田,一年的收入才頂現在一個月”,55歲的狄姓礦工一邊說,一邊擺動著指甲漆黑的雙手。他這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貧困的貴州礦山下作業。他說,他的肺“(受到的)傷害不大”,但一旦出現問題,他沒錢治。 中國也一樣,盡管煤礦帶來經濟效益,隨之而來的卻是對健康和環境的威脅。經常籠罩中國城市的霧霾已引發眾怒,在周三開幕的全國人大年度會議上,李克強總理立誓“向污染宣戰”。 然而,現實的轉變過程將困難重重,因為中國面臨不斷膨脹的能源需求,并承受著維持經濟增長的壓力。中國耗費的能源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其中煤炭消費占全世界一半。去年9月,政府頒布嚴厲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要求包括首都在內的3個人口稠密地區削減煤炭用量,并承諾到2017年將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氣候與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徹說,有些目標“雄心勃勃”,傳遞出重要信號,“一旦你發出信號,每個人都必須盡力去實現。”但他警告說,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值得關注的是,對污染抱怨最多的沿海富裕城市會將燃煤火電站和工廠遷往貧窮的內陸。“也許這只會將煤炭污染向西推”,華盛頓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吳嵐說,“這完全是‘后院主義’行為(別在我家后院)。” 貴州已承諾今年年中關閉一半煤礦,但大趨勢是關閉掙扎生存的小煤礦,卻不削減總產量。該省安順市周遭村民一直享受煤礦帶來的好處,每月收入高達6000元,是種地收入的10倍多。 當然,有些人看到關閉煤礦的好處,即不再受致命爆炸、熏黑的肺、水資源短缺和房屋倒塌威脅。“好處是暫時的”,一名去年辭工的礦工說,“長遠看沒好處。”(作者卡羅爾·黃,甘文凝譯) |
相關閱讀:
- [ 03-01]澳大利亞山火吞噬煤礦連燒三周 場景震撼似“火龍”
- [ 02-28]澳洲山火吞噬煤礦連燒三周 場景似“火龍”(圖)
- [ 02-27]江西新余一煤礦發生淤泥沖擊事故 1死1傷4人被困
- [ 02-27]安監總局要求各地加強非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監管
- [ 02-26]安監總局要求各地加強非煤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監管
- [ 02-26]關于山西省鄉寧縣煤礦整合重組的現狀和材料
- [ 02-17]吉林信托兌付僅剩2日 煤礦信托或成新火藥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