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萬靜
3月5日國務院向人大會議提交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報告提出,為推進經濟工作的發展,今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代表、委員們一拿到預算草案報告,第一個感覺就是今年報告在內容結構上較往年有明顯變化,政府預算報告一改往日枯燥刻板、滿眼數字的印象,大打親民牌。
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地報賬
記者發現,今年的預算報告結構有了重大調整。一是在“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部分,首次增加了“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情況”內容;二是“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部分,一改歷年先報財政收支數據的傳統寫法,開篇先講“2014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繼而介紹“2014年財稅政策”,之后才是“2014年收支預算”。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預算報告結構的變化,每位代表還將拿到一本帶有漫畫以及各種彩圖的《政府預算解讀》讀本,這本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編寫的讀本,將作為此次大會的參閱資料幫助代表們了解政府預算。
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剛代表告訴記者,今年報告結構的調整,更凸顯2014年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關鍵年的特色,突出了深化改革、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財稅政策,尤其是各種支出政策。
全國工商聯常委高德康代表認為,今年的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地向代表報賬。多向代表報告改革和政策安排,再根據改革和發展需要確定收支安排,體現了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方略的重視。
推進“營改增”凸顯改革重點
在今年的預算報告中,將繼續推進“營改增”改革作為2014年的財政工作重點。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進行“營改增”擴大試點,是深化稅制改革的重要體現。
知名財稅法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指出,“營改增”本身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另外,有些稅收改革需要“營改增”來鋪路,間接稅要降,像增值稅的改革不僅是要合并稅率,還要降低稅負的規模,為稅制改革釋放空間。增值稅的改革,要把營業稅并進來,同時適度降低稅賦的比重。因為“營改增”后,增值稅的規模太大,會使得稅收對分配收入起到逆向調節的作用。我們只有加大所得稅、財產稅的改革,才能扭轉逆向調節,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
地方稅體系建設將明顯加快
除了將繼續推進“營改增”改革,預算報告還提出要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為此調整地方稅體系建設將明顯加快。
全國人大代表許羅德認為,在我國現行稅制中,間接稅比重過高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無論是從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促進社會公平,還是從優化經濟結構,發揮稅收調節作用的角度出發,間接稅改革力度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會呈逐步強化之勢。
全國政協委員侯欣一認為,在消費稅改革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將被納入征收范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表示,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等納入征稅范圍,調整征收環節,促進解決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營改增”表面看是兩個稅種的歸并,但實際會倒逼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推進建立新的地方稅體系。消費環節征收和地方利益掛鉤,地方對稅收征管會進一步加強。“生產環節征稅稅源往往分布不均,但是如在零售環節征收,就是在哪個地方消費,哪個地方納稅,這個稅源就分布均勻了。”
施正文表示,“營改增”后要穩定地方財源,不能完全依賴于中央財政,而是需要建立一些獨立的稅種增強地方財政自主能力。
房產稅應鋪開遺產稅再調研
對于各界熱議的房產稅,預算報告也有提及,稱要加快房產稅立法進程。
對此中國財稅法研究協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認為:應結束試點,在全國全面推出房產稅,引導住房消費的合理化。同時,對存量房和增量房同步征收,但應設置相對較高的扣除標準,以保障大部分百姓的利益。在目前我國日益重視生態建設的前提下,應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逐步將水、黃金、煤炭等納入,進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而對于有專家提出的征收遺產稅的問題,劉劍文則呼吁國家應謹慎研判有無推出必要,不宜輕易推出。因為這一稅種的社會影響力巨大,有關部門應至少再進行三至五年的充分調研,再做出適當的判斷。
本報北京3月5日訊 |